可可情感网 > 生活杂谈 > 文章详情

爸爸妈妈为什么晚上用很多纸,古人为什么要用纸糊窗

日期:2021-11-02 05:44:59作者:虎历图片:未知人气:+

古代小说《水浒传》里,阳谷县的西门大官人某天在大街上溜达,突然被一根从天而降的棍子砸到了脑袋。西门官人抬头一看,上面是潘金莲正在“架窗户”,一不小心把棍子掉了。这一根棍子,就砸出了一段故事。

宋朝人早上起来要“架窗户”,这在现代人看来很难理解。

与现代的玻璃窗不同,古代人的窗户材质千变万化。有钱人用纱布,丝绸,明瓦,穷人则用竹席,木板,木架。穷人家的窗户材质透光性很差,白天关上后屋里一片黑,所以早上要用竹竿把窗户撑起来。

到了明代以后,“纸”成了做窗户的普遍材料,它透光性好,而且便宜。“窗户纸”后来成为中国人造窗户的必备材料,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用纸来糊窗子。

纸非常薄,而且脆弱,都不用拿手去戳,下雨的时候都可能被雨水打破。古装剧里的偷窥戏和刺杀戏都有戳穿窗户纸的戏份,既然这么脆弱又不安全,中国人为什么选择用纸来糊窗户?除了纸之外,还有哪些材质的窗户?

一、窗户的进化史

熟悉古代建筑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建筑讲究“通透”,也就是通风透光,古人认为这样的房子不会阻挡“气”的流通,有益于人的身体。

古人的房子设计比较轻巧,结构规整的房子都有大开窗,不像西方建筑那么敦实。除了墙壁是砖石之外,中式建筑的柱,梁,门,床都是木质的,窗户镂空,上面贴着不同的材质。

说起传统建筑上的窗户,很多人就想到“窗户纸”,但是中式窗户并不止用纸,纸在东汉时期才发明,而且早期的纸质量较差,还不足以遮风挡雨。

中国古代的窗户的材质,几乎包括了所有能想到的衣物布料和建筑材料。原始时代,人类走出洞穴后开始用木石建造房屋,为了让屋子明亮,房屋上就有窗户。以“河姆渡人”的原始房屋为例,他们的窗户上没什么结构,就是墙壁上掏了个窟窿,直接用用动物皮或者织物遮挡。

到了先秦时代,那时纸还没有发明,古人人用木头或者布料做窗户。秦国人的窗户叫“牖”,就是用木架子撑起的一个网格结构,晚上会用木板堵住。而东方诸侯的贵族已经开始用纱布或者丝绸做窗户了,老百姓则虽然找个东西放在窗户上,成语“瓮牖绳枢”,就是说把破瓮放在窗户上遮挡,形容家里贫困。

汉代出现了纸,但那时候造纸技术原始,纸非常脆弱,而且比较宝贵,写字没问题,但是做窗户还不太可能。在汉代到隋唐的几百年里,中国人还是用木头,布料,纱等物品做窗户。隋唐时期造纸技术被改进,纸的韧性更好,叠在一起就可以用来糊窗户。

二、窗板窗棂窗户纸,三位一体的防护

窗户纸并不是薄薄的一层,以唐朝的历史文献来分析,当年的窗户纸大多使用“稿纸”,而且不止一层。就算是用多层纸张,纸张的防水能力还是很差,水一打就烂掉,所以古人在窗户纸表面刷上油,油纸透亮防水,在唐宋时期渐渐流行起来。

油纸窗户的出现影响了后世,在还没普及玻璃的古代,这种廉价的材质是做窗户的最好选择。但就算是油纸,老百姓家里一般也是用不起的,只能用普通的纸来凑合,这些纸窗户一戳就破,为了挺过风雨,古人在窗户的结构上下了功夫。

仔细研究传统建筑的窗框,大家会发现它上面的网格密密麻麻,有些甚至直接雕刻成图画,留下的空隙很小。这种东西叫“窗棂”,它细小密集的结构在力学上能分担正面袭来的压力,在狂风吹来时,窗框如一个骨架一般支撑了纸张,使其不会破裂。

其次,窗户纸可不是房屋的唯一一道屏障。古代的窗户结构是分层的,窗户纸一般贴在最里面,外面首先有两扇窗板,然后才是贴着窗户这的窗框。在白天,窗板打开透光,一旦防风或者暴雨袭来,窗板关上就能保护窗户纸不会吹破。

到了明朝以后,窗户纸成为全中国建筑的标配,糊窗户的纸是专门制造的“麻纸”,里面富含植物纤维,韧性极好。

三、富人家的享受:明瓦,窗纱,玻璃

再怎么结实的纸张,毕竟是个消耗品,老百姓家里的窗户纸都得勤换,所以只要看村里谁家的窗户纸破破烂烂,这家人肯定家徒四壁。

当窗户纸普及到了千家万户之后,中国的地主贵族阶层却得到了新的材料:明瓦,窗纱,玻璃开始出现了。

明瓦这个东西比较冷门,在现在的影视剧中很少出现,但其实它在古代建筑中非常常见。明瓦的材质有海贝壳和天然矿石,从宋朝起,江南富庶地区就流行起了这种明瓦,民间称作“蠡壳窗”。匠人们通过打磨将贝壳磨得非常薄,然后切成规则的形状,最后钻孔,抛光,镶嵌在窗棂上。这种东西价格虽然高,但是使用效果比纸张优秀,首先是结实,其次是美观。

一些人不喜欢窗户纸,也不用明瓦,就会用纱布挡在窗棂上。纱布的质地柔软轻薄,透气透光,而且不容易损坏。在《红楼梦》之中,林黛玉的闺房就是用“窗纱”做窗户,她使用的都是质量上乘的纱布,一般人做衣服都用不起这种料子。

最后,在清朝的乾隆年间,玻璃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在透亮程度和坚固程度上,玻璃可谓秒杀一切窗户纸,明瓦和窗纱。最开始的玻璃都是从海外进入中国的,所以其价值非常昂贵,雍正皇帝最先在自己的卧室“养心殿”的窗户上用上玻璃,后来一些后妃的寝宫也开始换装这种材质。

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在接待朝鲜使节时,就赐给他们一块玻璃作为国礼,可见当时玻璃的宝贵。

嘉庆之后,皇宫内院里的窗户开始大量出现玻璃,一些贵族和富贵人家也用得起玻璃,但是寻常老百姓是万万买不起的。一直到了清末民国时代,玻璃的价格才稍微下降,老百姓家里的窗户开始“混搭”,也就是在窗户纸的中间,有一小块玻璃镶嵌在其中,用来观察外界情况,这就是民间说的“窗户眼”。

这种中间玻璃外面窗户纸的窗户风格,在中国农村广为流传,北方的农村普遍采用这种设计,直到上世纪末期,“窗户眼上贴窗花”都是农村地区的一道风景。改革开放前,内陆农村地区的窗户还是用纸糊的,全玻璃化的窗户在近几十年才得以普及。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我国古代玻璃窗作为建筑装饰物的演变研究》,余曦文

《中国古代建筑中窗体造型形态研究与分析》,丁旭、宫艺兵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38452.html

虎历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4

声明: 湖南华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