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生活杂谈 > 文章详情

历史上的奇迹时代,毛泽东时代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日期:2021-11-02 06:12:55作者:任山鸣Rsm图片:未知人气:+

毛泽东时代,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堪称世界之最。本文记录的只是之一,虽然过去45 年了,但其中蕴含的哲理永远不会过时,值得当今和以后研究、总结和汲取。

吕家坨煤矿工人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市开滦煤矿革委会(相当于今天的矿务局)吕家坨煤矿1006名工人,连续工作了近7小时,将在5点上井。突然,伴随着巷道里“轰隆隆”、“轰隆隆”的巨响,整个矿井在剧烈地晃动,作业面坍塌极为严重,顶板冒落,煤壁劈邦,电断风停,水也漫了上来,煤尘弥漫,但井下作业的工人虽然感到惊恐,但却都安然无恙,头上的矿灯成为唯一的照明的光源。

唐山大地震标志

吕家坨等各地的煤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形成了领导干部下井和工人劳动的带班制度,每班至少一名领导干部。当天,由时任吕家坨煤矿革委会副主任贾邦友(相当于今天的副矿长)带班。面对巨大的灾难,他按照1975年4月23日开滦煤矿革委会下发文件中制定的井下工人脱险方法(后来的事实证明行之有效),当机立断,号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站出来,指挥工人依次向负421270撤离。虽然距离不过三百多米,但实际上需要跋涉十几华里,再由风井梯子间出来。由于没有空气流通,工人们移动的非常艰难,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越来越困难。当此紧急关头,竟突然从巷道里吹来一股凉飕飕的清风。工人们断定是上面有人打开了风门,可没有电,风门是不会自动打开的。原来,负责通风的工人脱险后,没有急于回家抢救家人,而是牵挂着井下的伙伴,毅然以人力代替电动绞车,经过紧张劳动,在不到一小时内就打开全部风门,为井下送去清风。终于,全体工人到达了风井底部,虽然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只是70多米,但直径却不足一米。因升降机被地震破坏,每次只能容一人沿梯爬行。吕家坨煤矿是解放后兴建的新矿,基本上采用机械提升,所以没有马路眼,这口风井成为唯一的“生命通道”。

煤矿井下

1006名工人要爬出去,难度之大,常人难以想象,贾邦友振臂高呼:

“大家听我的命令:女同志先走,然后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工人,往后是四十岁的、三十岁的、二十岁的,再往后是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科室人员,最后是领导干部!”

由于余震不断,次灾随时发生,最后出去的领导干部意外着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贾邦友和党团员成为大家的主心骨。在撤离到井口的两、三个小时中,每当出来一个人,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8点30分,最后出来的是贾邦友,虽然外面依然是瓢泼大雨,可之前出来的1005名工人,谁也想到家里的险情紧急,但谁也没有离开,都在等候着最后一个人!贾邦友深情地看着大家说:“出了这么大的事,大家都赶紧回家看看吧!”

大地震发生后,人们的本能是急忙逃生,但在1006名工人撤到地面的过程中,都顾全集体、大局,秩序井然,没有一个人只顾自己逃生,也没有发生哄跑、拥挤、踩踏事故,成为史又一伟大人间奇迹!

开滦煤矿抗震救灾指挥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38960.html

任山鸣Rsm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4

声明: 湖南华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