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家庭冷暴力八个阶段(从家暴到谋杀的8个阶段)

日期:2021-04-08 08:45:46作者:四象工作室图片:未知人气:+

杭州来女士失踪的第18天,警方一纸通报宣告了她的遇害。凶手正是镇定自若向警方报案,并且在媒体镜头前侃侃而谈的丈夫。

案情真相大白后,许多网友也纷纷回忆起自己身边曾经莫名失踪的亲朋好友。一件案情,牵扯出无数“消失的爱人”和令人细思极恐的真相:据联合国调查,2017年全球被蓄意谋杀的女性中,超过1/3是亲密伴侣所为。

更令人痛惜的是,伴侣谋杀的发生往往有迹可循。一些人群遭受家庭暴力的风险更大,一些信号是谋杀伴侣的先兆,对此,你了解多少?

| 我叫沧海 图 | IYE 高高兴兴 编辑 | Paella

1

亲密伴侣谋杀82%受害者为女性

尽管全球所有谋杀案件中,男性的被害比例高达80%,但如果单独聚焦亲密伴侣/家庭相关凶杀案,女性受害者的比例则远高于男性。也就是说,亲密伴侣谋杀已经成为女性非意外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联合国对2017年全球亲密伴侣或家庭成员凶杀案的研究为样本,发现亲密伴侣谋杀案件存在以下特点:

从谋杀对象来看,82%的受害者为女性,这一比例自2012年以来一直十分稳定。

从地域来看,亚洲受害女性人数(20,000人)最多,非洲女性被伴侣杀害的风险最高,欧洲风险最低。

从作案手段来看,男性更倾向于在分居后行凶,较常采用正面攻击手段,行凶前往往有更多的暴力、跟踪行为;女性则多等伴侣睡觉后下手,并且杀人既遂率更高。

2

什么样的丈夫可能杀妻?

从2016年上海男子杀妻后冰柜藏尸,到2018年一男子为骗保将孕妻推下悬崖,残忍的杀妻案已经不止一次刺痛我们的神经。

“女性要经济独立才不会被欺负”,“她被打是因为不够给男人面子”每次悲剧发生,都有人习惯性勾勒出一个“典型被害女性”形象,试图从受害者角度分析她遭受虐待的原因。

在杭州来女士被杀案中,还有人认为来女士受害是因为“性格过于强势”、“没有把存款给丈夫,不尊重丈夫”。

到底是什么因素诱发了男性的暴力行为?女性遭受伴侣的暴力真的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吗?恐怕并非如此。

联合国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女性是否遭受男性暴力的最显著因素是伴侣间的争吵频率,其次是男性的行为控制,酗酒、在家中拥有强势垄断地位,以及曾拥有过多名性伴侣的男性,对伴侣施加暴力的可能性更大。

相反,女性的性格、是否给面子、是否经济独立,都与其是否遭受暴力并没有显著关系。

当我们讨论“如何避免悲剧时”,不是指责受害者“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而应该从施暴者角度出发,探究他们到底为何杀了“枕边人”?

整体而言,婚姻家庭中的暴力案件,施暴者的动机主要出于感情纠纷、家庭暴力、保险问题以及继承纠纷。

男性杀害伴侣的动机往往与情感有关,例如对伴侣的过分占有欲、控制欲,对伴侣疑似或实质外遇男性的嫉妒,还有因伴侣试图结束亲密关系而产生的愤怒与恐惧。

女性杀害伴侣的动机一般为自卫,包括无法忍受长期遭受另一半的家庭暴力,以及在自我保护时反杀伴侣。

3

亲密伴侣杀人前的信号

面对层出不穷的伴侣杀人案,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露对恋爱和婚姻产生的恐惧。亲密爱人一夜之间性情大变,化身杀人凶手属于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家庭暴力犯罪都是有先兆的。

如果可以在早期发现危险苗头,很有可能会拯救一条人命。英国犯罪学专家Jane Monckton Smith归纳了潜在犯罪者从家暴走向谋杀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施暴者都有其典型的行为表现:

可以看出,伴侣在实施谋杀前大都出现了暴力和控制行为,包括肢体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控制、限制人身自由等。这种暴力不一定体现在受害者身上,也可能存在于施暴者与前任的关系中。

据报道,杭州来女士的丈夫许某某就曾多次对前妻施暴,并威胁前妻,如果不同意离婚,“命都要没有的”。

在近期同样引发关注的“拒绝离婚家暴男杀妻案”中,暴力行为的演变更加典型。丈夫魏某在两人交往仅两个月时,就因为妻子割双眼皮打她。

后来,魏某多次对妻子施暴,把妻子殴打致脑震荡、鼻骨骨折。在妻子第二次向法院起诉离婚后,魏某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来到妻子家中,用折叠刀将妻子残忍杀害。

亲密爱人不会一夜之间变身杀人凶手,伴侣谋杀通常也不是临时起意的“激情杀人”,而是长期暴力行为的结果。要将亲密伴侣杀人事件防患于未然,本质上需要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4

杜绝伴侣杀人,防治家暴是根本

杀害伴侣与暴力控制通常相伴而生,因此家暴案件不能仅仅当作”家务事”,而是人权问题和社会问题。

防治暴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事前预防,二是事后救济。

我国201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下称《反家暴法》)到目前为止,已实施了四年多。从实施效果来看,人身保护令、警方告诫书等事后救济措施效果较好,但以反家暴信息宣传为主的预防工作却不尽如人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颁布后的一两年内,“反家暴”宣传比较到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反家暴”宣传程度逐渐下降。

据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的统计,部分反家暴信息在宣传内容上存在偏差,要么淡化暴力程度,要么将恶性暴力事件“美化”为日常家庭纠纷,让人们误以为男性对伴侣的暴力和控制是正常的、合法的。

此外,反暴力观念中除了针对妇女,也需要关注儿童。在前文“亲密伴侣间暴力的影响因素”中,童年遭受过暴力或创伤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对伴侣施加暴力,或成为暴力的受害者。这种施暴/遭暴的代际传递现象,导致“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看过再多的悲剧,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人生充满各种偶然性,不婚不育也无法让人彻底远离危险,永保平安。擦亮眼睛选择良配很重要,发现危险及时抽身很重要,但个人选择与努力之外,社会也有责任保护家庭中遭受过暴力的妇女与儿童免于更大的危险。

让弱者学会强大,也许让魔鬼不敢为所欲为。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9596.html

四象工作室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