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性别认同障碍(孩子的反性别喜好是性别认同障碍)

日期:2021-05-08 09:55:27作者:木莲妈妈图片:未知人气:+

前阵子,朋友小刘诉说自己的苦恼,五岁的女儿活像个男孩子,对平常小女孩喜欢的洋娃娃、玩偶等等都不怎么感兴趣,反倒对小汽车、儿童工具箱等等男孩子喜欢的东西格外青睐。

小刘说:“这样是不是不正常?别是有什么心理疾病吧?怎么才能让她正常?”

与小刘有着相同苦恼的家长其实还有很多,怕孩子变得“男不男、女不女”。

然而,这真的是不正常吗?

有人觉得孩子的“反性别”喜好是一种病,并将其判定为性别认同障碍这一精神病。

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正式将“性别认同障碍”更名为“性别不符”,并将其从精神疾病名目中删除。

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出版的《精神疾病统计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里详细的描述,所谓的性别认同障碍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中以性别焦虑症重新定义并替代性别认同障碍。

性别焦虑症——由于自我认知与表现出的性别与生理上的性别不一致而产生的苦恼或焦虑。

这也证明,性别认同障碍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精神疾病统计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中也强调,对于生理上的性别产生不适,这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临床上才会用性别焦虑来指代因此而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对性别焦虑的成因下定论,推测有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也有一部分证据证明大脑组成和胚胎期激素水平可能会导致性别焦虑,但儿童性别焦虑的诊断标准已经确定。

儿童性别焦虑诊断标准

孩子自己体验或表达的性别与生理的性别不一致,持续六个月以上,出现下列症状中的六项

有强烈的成为另一种性别的欲望,或坚持自己就是另一种性别,也可能是与生理性别不同的某种替代性别。(必须项)

对与生理性别明显不符的服装有强烈偏好,对与生理性别相符的服装有强烈抵抗。

对在过家家游戏中扮演与生理性别相反的角色有强烈偏好。

对典型的反性别玩具、游戏、活动有强烈偏好。

更青睐与生理性别不一致的玩伴。

生理性别为男孩,却强烈的排斥典型的男性化玩具、游戏和活动,并且强烈的回避打斗类游戏;生理性别为女孩,却强烈的排斥典型的女性化玩具、游戏和活动。

厌恶自己的性生理特征。

强烈希望有第一和第二性特征(也可能二选一)与自己体验的性别相匹配。

注:如果孩子长期被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折磨,或社交、学校、其他重要功能方面损害,对性别焦虑会产生极大影响。

这几点需要与性别焦虑进行区分

与性别角色的不一致

有些男孩表现得比较文静,偶尔因为好奇穿穿裙子,女孩像个“假小子”,但是这些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并没有感觉到性别带给自己的痛苦或苦恼,也不曾因此而影响到社交等功能领域,就不能算作是性别焦虑

性别焦虑的特征是,有强烈的欲望成为自己表达出的性别,而不是生理性别,并且用自己表达的性别参与活动、保持兴趣到一定的程度和广度。

易装障碍

有些孩子会因为好奇等原因而喜欢穿上与性别不符的服装,这并不算是性别焦虑,如果孩子喜欢穿异性服装,同时还患有性别焦虑,才需要家长提高警惕。

躯体变形障碍

性别焦虑的孩子希望转换性别特征的欲望强烈,但是有些孩子持续的希望改变或者除去某个特定的身体部位、特征,原因只是因为这个部位畸形,或者丑陋,那就不能单纯的判定为性别焦虑,这也有可能是躯体变形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分很多种,被大众熟知的一种就是精神分裂症,此外还有妄想症、幻觉等等,在确定病情前,不能单纯的将孩子对另一种性别的坚持当作性别焦虑。

“反性别”喜好并不意味着有病

如小刘的女儿,不喜欢洋娃娃,却喜欢小汽车、工具箱,这些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就会出现“反性别现象”。

成年人的认知大多已经固化,尤其是父母,总喜欢将自己已知的东西强制灌输给孩子。

尽管本意是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然而家长的认知就一定对吗?

真的就能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吗?

孩子不走弯路,难道真的是成功吗?

事实上,在孩子眼里,玩具只是玩具,在思维固化之前,孩子不会认定打篮球是男孩子的活动,也不会认为,洋娃娃只有女孩子才能玩,甚至是服装,孩子也只会因为好奇而希望去尝试不同性别的服装,那并不意味着孩子“反性别”,也不一定就是出现了病症。

性别焦虑中对应上六种以上,才能判断孩子究竟是不是有性别焦虑,单纯的性别认同障碍,并不是疾病。

别让你的认知限制了孩子的未来

孩子的每一种喜好都意味着孩子未来的一种可能性。

孩子喜欢小汽车,未来可能向汽车制造、汽车美容、甚至是赛车手等等多个方向发展;

孩子喜欢工具箱,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举世文明的发明家、机械专家……

孩子喜欢洋娃娃,未来可能成为一个美容师、服装设计师……

谁规定男孩就一定要喜欢篮球、足球?谁规定女孩就一定要喜欢洋娃娃、毛绒布偶?

也许有些大人觉得,这些东西带着明显的性别色彩。

可是,难道女篮、女足不该有吗?

难道洋娃娃的设计师一定是女的吗?

难道毛绒布偶就不能被男孩子喜欢吗?

难道大人的认知,就一定是对的吗?

父母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好,更希望孩子未来能够超越自己,比自己过得好,如果强制的干涉孩子,要求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思维成长,孩子要怎么超越父母?

如果真的担心孩子出现心理疾病,不如在平时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其将时间浪费在琢磨孩子是不是不正常,不如花点时间,开发一下孩子可能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孩子是一个可成长的变数,孩子的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子,谁也不能断言。

也许今天孩子喜欢小汽车,明天就喜欢上了洋娃娃;

也许孩子昨天还抱着小汽车不撒手,今天就拿着工具将小汽车拆得七零八落;

也许孩子此刻对异性的服装充满好奇,下一刻就突然特别反感……

别轻易对孩子下定论,别轻易用大人的思维限制孩子,别因为孩子一时好奇的举动就强烈的反对或阻止,在不存在危险的情况下,不妨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带着孩子多看看书,用书本的知识开拓孩子的眼界。

带孩子多走点路,用路上的经验丰富孩子的见识。

在可能的情况下创造一些挑战,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强行要求,但是可以稍微的提醒、引导,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

别总是试图将孩子的人生控制得死死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比强制孩子认同家长的观念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28410.html

木莲妈妈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