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致自己不惑之年的短句(然非昔人——致不惑之年的自己)

日期:2021-07-04 10:03:40作者:三秦文学图片:未知人气:+

吾似昔人,然非昔人

——致不惑之年的自己。

作者:鱼儿姐姐

那天在家看林清玄的散文集,在看到《我似昔人,不是昔人》一文时,我和作者一样,对僧肇大师的“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吾似昔人,非昔人也”这句话,心生惘然。我看了又看,琢磨了又琢磨,纠结在这句话里,半天悟不得其中。

古人常格物致知并自省,而我却从未省过,故不得悟。再读、又读,试着自省。

最终,作者从憨山大师那里了悟,我从作者的文章里了悟。已到不惑之年的我,于我、于别人,是否也是:“吾似昔人,非昔人也。”?

前些日子回老家,见到老同学,老同学说我变化不大,和上学时一个样。见到以前的邻居,邻居说几年没见,我一点也没变。高兴之余,我暗自问自己,我真的没变吗?

只有我自己知道,除了我的名字,无论是我的容貌还是我的内心,我都已不是从前的我。

记得上高中时,姐姐已结婚,因我皮肤比姐姐黑,个子比姐姐高,我每次去姐姐家,姐姐的邻居都喊着姐姐说你姐来了。那时的我,特别不喜欢姐姐的邻居。在她们的眼中,我有那么老吗?姐姐可是比我大几岁呢!

自此,我对我的外貌更加自信不起来。

后来,姐姐有了孩子,我再去姐姐家,姐姐的邻居依然老远就热情地喊姐姐说你姐来了。直到后来,姐姐的孩子长大了,而我带着蹒跚学步的儿子回去,姐姐的邻居才恍然大悟地说,原来你是妹妹啊!

儿子长大后,我带着高我一头的儿子出门,常有人问,你这么年轻,孩子都这么大了?我暗问自己,我年轻吗?也许是自己皮肤较黑,皱纹难生的缘故,到了不惑之年的我,反而被认为还年轻。只有我自己知道,白发早已悄悄爬上了两鬓,我也过了憧憬爱情、不喜约束的年龄。

还记得青春年少时,青春萌动,情窦初开,在人生某处,遇见某人,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让人一生相许。好想与他时时刻刻在一起,生生世世不相离。又想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于是,总想来一场爱别离。原以为爱是等待、是宽容、是一辈子的承诺,是三生石上永不磨灭的镌刻。然而,当我独自背起行囊远行时,途中才发现爱是流动的水、是飘浮的云、是活生生的点滴记忆……转身,折返,爱却已不在原点。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一切却亦不是原来的样子。原来,再深的爱也会输给时间、败给距离。

经历过、爱过,再次踏上爱的旅程,已学会如何去爱,去呵护,去相守。再看那些曾经如我般年纪为爱而泣的女孩,想劝,却未开口。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过往的人和事,一切释然。也许她到了我这样的年纪,也会对往事、对旧人泯然一笑,不再悲泣。

原来,没有不能忘记的事、也没有不能忘记的人。回忆在,是因为爱还在。当连回忆也慢慢消失时,爱也在一点一点地削减,最后竟然想不起那些曾经为爱而狂的时光是什么色彩。没有了爱的记忆,是灰色的,是一帧帧没有关联的图片,尘封在记忆的相册中,褪色、蒙尘、不再触碰。

从一个少女成长为一个妻子、一位母亲,我还是我,姓啥名谁没变,但身材却变了、称呼也变了、角色也转换了。我不再是一个爱说、爱闹、爱幻想的小女孩,而是一个一心一意想成为一个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的女子。

都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如今,我是母亲,我理解父母的恩情,我明白了父亲、母亲的不易,可我却不能理解父亲、母亲。尤其是,当村里的老人一个个离开时,偌大的村子变得空荡荡的,父亲和母亲想要找个说话的人都难,然而他们却不愿离开那个越来越孤寂的村庄。对此,我真的不知该如何应对。

我不知道他们当年含辛茹苦地让我们姊妹四个上学,然后单飞,有没有想到他们老了后与谁相依?我也没有勇气问母亲,她和父亲是否后悔让我们远飞?

回家的那几天,父亲在医院住院,我在医院照顾了几天。要走的那天下午,母亲要送,我不让。母亲腿脚不灵便,我也知道她就跟在我的身后,而我却没有等她,也没有回头,而是一路快走至电梯口,在她没追上来之前,冲进了电梯。在电梯里,我忍住了不争气的眼泪。电梯一层层下降,我知道母亲一定还在六层的电梯口抹泪。

从上初中住校到上大学再到工作,我离家越来越远。每次离家,我像是在逃,那时觉得逃得离家越远越好。可当我进入不惑之年时,我却好想回到过去,不再逃离,不再享受远途的颠簸之苦,生活在离家近些的地方就好。

父亲老了、母亲也老了,老小孩、老小孩,而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小时候那样对等他们,于是我在心里问自己,我是孝还是不孝?该如何孝?

……

我还是我,可我已不是从前的我。进入不惑之年的我,不再留恋过去,也不再憧憬未来,更不期盼朋友成群。眼前生活足已;三五知己足已;一箪食、一瓢饮足已;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本书、一台电脑、几行文字足已;父母、丈夫、儿子身体安康,一家人其乐融融足已……

我是个女子,是安下的那个小女子,翻不起大浪、成不了大器。然,安心、安然、安家足已。

吾似昔人,然非昔人也——致不惑之年的自己。

本文来自《三秦文学》公众平台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58520.html

三秦文学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