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七宗罪深度解析(深度解读犯罪电影TOP1)

日期:2021-09-21 06:57:48作者:文艺深眸图片:未知人气:+

文/逸尘

图/电影《七宗罪》

引言:史上最佳犯罪片,不该只有结尾被铭记

提到犯罪悬疑片的经典,许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七宗罪》。

《七宗罪》具备所有一流电影的必备要素,精妙的故事、流畅的结构、复杂的艺术、深刻的哲思。

当然,那个石破天惊的结尾使得它超过一流,当之无愧地成为真正的经典。

这个结尾的好处是让更多人知道了这部电影,而弊端是遮掩住了精妙故事背后的人性反思,让许多人忽视了其对于深渊下的思考。

这一次,让我们一次探究《七宗罪》精妙故事背后的哲思,看一看罪与罚的循环,生与死的循环,信仰与恐惧的循环。

01

罪与罚的循环:犯罪者,惩罚者与公众

故事发生在一座整天下雨的不知名城市。

萨默赛特是一个还有一周就退休的老牌警探,米尔斯是接替他的莽撞新人。萨默赛特很想平稳度过最后一周,但是两人很快被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连环杀人案。

凶手在杀过一个过度肥胖者后,在墙上写下了暴食二字。萨默赛特意识到这是《神曲》中七宗罪的一项,很有可能是连环杀人案。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接连发生了几场命案,墙上分别写着贪欲懒惰色欲骄傲

萨默赛特与米尔斯历经千辛最终找到了凶手约翰的住所,遗憾地是被凶手成功逃脱,在陷入绝境的时候,凶手自首了。

约翰平静地来到的警察局,承认了一切的罪行,直言还有两具尸体,要求和萨默赛特和米尔斯一起去领回来,否则他的律师会以精神问题为由帮他逃过制裁。

三人来到荒野上以后,没有看到尸体,却有个快递员送来了米尔斯刚刚怀孕的妻子的头颅。

约翰平静地对拿枪指着他的米尔斯说道:第六个罪人就是我自己,我嫉妒你有美丽的妻子,幸福的生活,我嫉妒你的一切,现在你可以愤怒了。

米尔斯悲痛地发抖,萨默赛特极力劝阻,因为约翰最希望的就是米尔斯亲手杀了自己,那样米尔斯就会犯下愤怒之罪,彻底帮助约翰完成全部“七宗罪”。

最后,米尔斯还是扣动了扳机。他在开枪的一瞬间不仅杀死了约翰的肉体,也毁灭了自己的心灵。

为了方便理解,我将七宗罪的惩罚者,罪行与犯罪者做成表格罗列在下方。

从表中最后两列可以看到,七宗罪的完成,意味着两次身份的转变。

第一次,约翰的身份,从惩罚者转变为了犯罪者

第二次,米尔斯的身份,当约翰成为了犯罪者以后,米尔斯也按照约翰所设计地成为了新的惩罚者

当米尔斯实施完惩罚的一瞬间,他也自动变为了犯罪者,而法律背后的公众则成了新的惩罚者

如果表格继续还有一列,结论也呼之欲出了:公众将从惩罚者转为犯罪者

暴食,贪婪,懒惰,色欲,骄傲,嫉妒,愤怒。这七种罪行如同跗骨之蛆,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并不是后天染上的恶习,而是与生俱来的品性。

约翰不怕死,甚至渴望死在米尔斯的手里,他也只想要证明一件事: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的罪过是一样多的。

在《射雕英雄传》的结尾,裘千仞被抓的时候也曾经大喊:“我一生罪大恶极,难道你们有谁不同吗?在场的各位有一个从没有滥杀无辜的,就站出来杀死我吧!”

惩罚者,犯罪者与公众,真的是泾渭分明的不同群体吗?

还是说,我们本来就是一样的人?

02

生与死的循环:未出生的孩子,米尔斯与萨默赛特

上文所述罪与罚的循环,虽然有些晦涩,但由于与这个惊人的结尾紧紧相关,在仔细思考后还是可以推导出来的。

但是接下来这第二个循环,出现在了全片每个时刻,却完全让人察觉不到痕迹。

《七宗罪》是标准的双主角电影,这谁都能看出来,但是为什么要设置成双主角呢?

除了让主角之间产生冲突,保持整部电影在各大关键节点外,还能保持着戏剧张力以外,双主角的设置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在某种程度上,米尔斯和萨默赛特是一个人。

米尔斯就像一个人的青年时期,稚嫩无知、冲动莽撞,但是心有理想,坚信正义。

萨摩萨特就像一个人的老年时期,经验丰富、不急不躁,但是认清现实,承认黑暗。

有一场两人在酒吧中谈话的戏,是这个观点最好的佐证。

两人聊到了萨默赛特的退休,萨默赛特无奈地说,人类的罪恶已经无可救药了,离开是一种必然。

米尔斯忍不住打断道:“你并不是因为认为城市充满黑暗才离开,而是因为你要退休了,才有这种想法,说出这种话的。”

萨默赛特沉默了一会儿,无奈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两人这番对话很像一对父子——米尔斯仿佛是年轻力壮,意气风发,鄙视退缩的年轻儿子。

萨默赛特仿佛是一个看尽沧桑,谨慎保守,知道无法改变孩子想法,只好任其自由的老父亲。

萨默赛特望向米尔斯的眼神,就像是在望着年轻的自己。

所以在米尔斯和萨默赛特之间,其实也隐藏了一个从青年到老年的循环。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极容易被忽视的一场戏。

那是一天早上,米尔斯的妻子翠西单独约见了萨默赛特,她怀孕了,不知道是否应该生下这个孩子,在犹豫要不要和丈夫说。

萨默赛特看出来翠西独自陪丈夫来到这个陌生,压抑的城市,举目无亲,丈夫还每天在生死线上游走,精神压力很大,于是讲述了自己的过去。

萨默赛特说道:“很久以前我也有一段感情,几乎就要走进了婚姻殿堂。女孩当时也怀孕了,问我是否想要这个孩子,我想了想说还是不要了。

从此以后每一天,我都会想起,如果那个孩子生下来,现在会是什么样呢?

但即使我如此渴望那个孩子,我仍然知道,我当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影片结尾,约翰杀死了翠西的同时,也杀死了这个还没来到世界的生命。

而这个没来到世界的生命,米尔斯,萨默赛特才构成了完整的生与死的循环。

你可以理解为成这样一种逻辑:

对一切无知(未出生的孩子)→相信理想(米尔斯)→屈服现实(萨默赛特)

也可以理解为这样的逻辑:

热爱世界(米尔斯)→认清世界(萨默赛特)→放弃世界(未出生的孩子)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两对父母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没有让他们的后代来到人间。

在2019年度华语剧TOP1《我们与恶的距离》中,一位坚持丁克的医生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不想我的孩子来到这个众生皆有病的社会。”

03

信仰与恐惧的循环:圣经,神曲与七宗罪

如果说第一个,第二个循环还存在于电影的显性层面,主干层面,那么第三个循环就存在于隐性层面,线索层面。

这就是电影中最关键的三个线索:《圣经》《神曲》《七宗罪》

首先说《圣经》

傲慢等七项罪名最早就是出现在《圣经》里,从《创世纪》到《启示录》,经常出现这些罪行的描述。

由于基督教的强大影响力,这七项罪行也开始逐渐流传开来,进入到西方的民俗,艺术,文化层面。

比如一些神学家的宗教著作,比如托马斯·阿奎纳的作品;一些文学名著,比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弥尔顿的《失乐园》;还有很多画家的作品、中世纪教会人士的布道之中都可以找到痕迹。

其次说《神曲》

虽然七种罪名在《圣经》已经一一出现了,但是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总结论述,在但丁的《神曲》中,“七宗罪”才第一次被系统地阐释。

《神曲》的主要情节就是但丁在死后离开人间,历经地狱,来到天堂的故事。

但是在地狱与天堂之间,但丁首次创造出了“炼狱”这一概念:他的设定是,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

即使皈依了基督教,仍然会有污点,但是这些污点既不足以下地狱,也不足以上天堂,所以需要到炼狱去洗清,去赎罪。

但丁继而设定,这种赎罪并不是毫无限度的,只有七种罪名可以被救赎,从轻到重依次是色欲、暴食、贪婪、懒惰、暴怒、嫉妒傲慢,命名为“七宗罪”。

不同于谋杀,通奸这一类不可饶恕之罪,这七项罪行是可以在炼狱中消除的,可以被上帝原谅的,在《神曲·炼狱篇》有如是说:

“他(天使)用剑锋在我的额头上刻了七个字母,说,你到了里面要注意这些伤痕。”

最后说《七宗罪》

如果仔细看,可以发现《七宗罪》将《圣经》和《神曲》这两部重要作品巧妙地串联在了一起。

在搜查约翰的家中的时候,发现他是一个狂热的基督教信徒。萨默赛特也推断:他并不认为自己杀人是在报复社会,而是认为自己在布道。

最后约翰向警方提出要求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他自始至终都不是一个激情杀人犯,一个狂欢杀人犯,而是一个思想的囚徒,一个狂热的信徒。

而萨默赛特和米尔斯正是从约翰的作案手法,反推测出他可能看过的书,比如《坎特伯雷故事集》,《神曲》,并通过图书馆借书记录最终锁定了约翰的身份。

如果说《圣经》里耶稣察觉出了凡人皆有七罪,《神曲》里但丁相信罪恶可以洗刷,在《七宗罪》,约翰则认为众生皆平等,众生皆有罪

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看这三部作品,能发现一条清晰的思想变革史

《圣经》成书约在公元100年,《神曲》成书约在公元1000年,《七宗罪》成片约在公元2000年,三部作品时间相隔正好大约1000年。

在公元元年之时,人们总结有七种罪行充斥人间,在许多人身上。

在公元1000年之时,人们相信经过赎罪,这些人可以洗清罪恶,到达天堂。

在公元2000年之时,人们发现这七宗罪如同跗骨之蛆,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永远不会消失。

2000年来,人们在一点点消灭黑暗,却发现黑暗扎根于心。

人们在一步步远离深渊,却发现离它越来越近。

结语: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去奋斗

在影片结尾的时候,萨默赛特望着在警车中被压走的米尔斯,轻声叮嘱局长:“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吧。”

在夜色中,萨默赛特像是和局长说话,又像是自语:“海明威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去奋斗。

沉默了一下,萨默赛特说道:“我同意后半句。”

电影是时代的比喻,更是人类的反思。

世界究竟是黑暗还是美好的,是否值得我们去奋斗,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

就我自己而言,我既不同意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奋斗的,也不同意这个世界是黑暗的不值得一活的。

我更倾向的观点是,把这句话倒过来看:

这个世界是值得我们奋斗的,唯有此它才有可能美好。

(如果本文引起了你的思考,欢迎关注作者【文艺深眸】,让我们一起给文艺以深度,赐灵魂以思考。)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10087.html

文艺深眸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