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恋爱脱单 > 文章详情

婚前应该同居吗,婚前应不应该同居

日期:2022/07/04 15:40:41图片:未知人气:+

我是陈露,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亚洲家庭治疗学会终身会员,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专家级心理咨询师。东方卫视特邀心理嘉宾。

关于“婚前同居”的话题,是一个很多人在做,很少人能放到台面上来说清楚的一件事。因为有传统文化和观念的限制。想到同居,很容易想到婚前性行为,以及事实上为数不少的意外怀孕事件,这个可能会对女性有负面评价和很大的伤害。

相比20年前,现代女性在男、女性方面的平等以及性行为的开放程度已经大大改观。2012年有一项调查显示:男性的初次性行为平均年龄是18岁,女性为18.4岁。而男性结婚年龄为30岁,女性为28.4岁。也就意味着,随着初次性行为年龄的提前和结婚的推晚,可能从某方面暗示了婚前同居现象存在的空间很大。

婚前同居的可能因素:

1、晚婚和高离婚率的时代催生了同居现象。目前,北、上、广的离婚率高达40%左右意味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是在婚姻之外度过的。一个人的生活成本很高,学业压力、工作压力都挺大,情感上也太孤单,所以,两个人凑合过日子大概是折中的产物。

2、同居的门槛比婚姻要低。婚姻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是两个家族的结合,是两个家族在所属阶层、经济、价值观、生活习惯、人品、相貌等方面相互配比,逐一亮相的过程,这是一个耗大的过程。而同居是两个人的事情,可能不需要牵扯太多的因素,不需要准备好房子、车子,这些外在的东西。最多就是两个人准备好自己,找个地方拎包入住就可。所以,同居比结婚操作性更强一些。

3、父母本身的宽容度或者父母鞭长莫及的管教也会对孩子的行为推波助澜。比如王菲就是一个在感情观念上我行我素的女性,那么她的孩子有这样行为的可能性会很大;或者山高皇帝远,远在他乡异地的父母也没办法管得了。

婚前同居,没有应该或者不应该。同居在一起,朝夕相处,会给所谓的浪漫的、盲目的爱情降温,同居的日子会被更接近现实的感受所代替。比如说,水电煤怎么分担,家务活谁干。

类婚姻状态的生活,会让各自的原生态的真实面貌更早,更彻底的展现在双方面前,可以看清楚对方是否有责任心,是否有解决冲突的能力,人格是否成熟等等,可以对未来是否走向婚姻的决策有加速度的作用和参考效果。

同居的欺骗性就是以为自己在情感上是对方的老公、老婆,但是在法律上两个人其实没啥关系。同居的最大风险是怀孕。搞好了,可以奉子成婚。搞不好,女性得独自承受承流产的苦。在未来的日子里,婚前有一个孩子没有出世,或多或少对日后的婚姻和孩子都有影响。

同居的伤害性就是一旦分手,付出多的一方财产、情感都不能得到保证;同居伴侣脚踏几条船的行为只有道义的责任,不需要承担法律的后果。对在情感上投入太深,同时对情感有依赖的人来说,这种被迫中止同居行为,会面临很大的痛苦,而且也很难得到相应的补偿。

虽然,感情的事情,是不能用理性来衡量的。但是,如果在感情还有一些能有理性支配的时候,可以多问问自己“到底该不该同居”呢,如果同居,我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能承受吗?一般说来,我们以为能承受,到了真正发生的时候,那种难受还是会出乎人的想象。但是,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

相比同居与结婚,共同点是同样都会经历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日子,同样会面临甜蜜或者争吵,不同的地方就是因为不用共同抚育一个孩子,两个人的世界相对纯粹一点,生活琐事、婆媳姻亲等家庭关系的牵绊可能更少一些。

同居某程度是婚姻生活的演习,两个人一旦不痛快,那个痛苦和伤害却是真实的,而且得不到保障,容易吃哑巴亏的;而且更容易一拍两散,想要修复的愿望和动机因为更少的牵绊也会相应的减弱。

总之,凡事,都有利有弊。选择了,就承担选择的后果。好与不好,一切都有可能。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未知。只是在关键的点上,学会保护好自己,总是没错的。

陈露简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亚洲家庭治疗学会(AAFT)终身会员,国际家庭治疗协会(IFTA)临床会员;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专家级心理咨询师。东方电视台《陈蓉朋友圈》、《陈辰全民星》、《大声说》等栏目特邀心理专家;《大众医学》、《现代家庭》等专栏作家。

标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87435.html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作者入驻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1020401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