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明星情感 > 文章详情

方舟子是什么样的人(揭露方舟子的虚伪和双标)

日期:2022/05/02 09:24:13图片:未知人气:+

本文不代表“怀疑探索者”的观点,仅为参考学习用途。这篇文章以疫苗抗生素事件,抽丝剥茧揭露方舟子的虚伪和双标。

本文还可以参考:

真实的方舟子:一贯擅长断章取义、颠倒黑白的伎俩、

不是方粉,必定方黑?方舟子与科学公园结怨始末

科普作家方舟子失败的教训

方舟子的前途在哪里?你怎么看?

不得不说,方舟子果真无愧于中文网络掐架话术第一人,居然能够在和对方结论相同的情况下,批评对方结论大错特错。如此高超的写作技巧,笔者自叹不如。但是,把网络掐架的话术使用到科普写作当中,这种行为,让人不寒而栗。

笔者前几天写的《方舟子,大家喊你出来走两步》一文,为大家重温了“打假斗士”如何自己打假自己。

文章发表后,方舟子没有对此进行直接回应——也难怪,无论怎么直接回应都难以自圆其说——而是转移话题,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重发了另一篇指责科学公园的所谓科普《不用担心疫苗中的抗生素残留吗?》(http://t.cn/Ai3WohTT,以下简称“方文”)。

其实这篇方舟子引以为自得的所谓“科普”,恰恰是一篇水平低劣、居心叵测的伪科普。笔者决定借这个机会,揭露方舟子真实的“科普”水准。

既然是旧文旧事,那么笔者不妨先简单介绍事件背景。

方文发表于2015年6月,批判的对象是科学公园当时发表的来自上海疾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陶黎纳的《理性看待疫苗中的抗生素残留》(以下简称“陶文”,全原文附后)。这位陶先生因为在一些科学问题上与方舟子持相反观点,甚至公开与方进行争论,一直被方视为眼中钉。

对于陶先生的某些观点,科学公园编辑部并不赞同,但就陶的那篇投稿,从科学上看来并无丝毫不妥,编辑部审阅之后,认为应该对文不对人,可以发表。

方舟子看到科学公园刊登陶文后勃然大怒宣称要对人不对文要求立刻删除方舟子本人在科学公园的所有文章,理由是“不与方黑为伍”

然而对于这个理由,很多吃瓜群众并不买账。

因为就在差不多同一时期,方舟子应邀加入光明日报的某个专家委员会,而光明日报主办的光明网的“专家专栏”里,曾经因被方舟子打假而雇凶报复的肖传国赫然在列一边号称与方黑“不共戴天”,另一边却与“最凶残的方黑”为同一个东家效力。

同样性质的事件,为何方舟子以截然不同两种态度示人?

光明日报的科普专家委员会

肖传国

很多网友表示对方舟子这种“眼里揉不进沙子”的双标作风看不懂,其实这很好理解:科学公园作为非营利科普平台,无法像光明网那样付费聘请方舟子为“专家”。

没有“专家”费用可以付给方舟子,只能删除网站上曾经转载的方舟子文章,科学公园因此得罪了方舟子,自然也成了其眼中钉。

自此,方舟子开启了对科学公园旷日持久的疯狂打击。科学公园在方舟子口中,也从“优秀科普平台”,成为“科骗公园”。

把科学公园树立为敌对目标后,方舟子开始“寻衅滋事”——与其对外所标榜的“洁癖”不同,方舟子对于“自己人”,再恶劣的问题也视而不见(例如彭剑之于“安保资金”),而对于“敌人”则表现出鸡蛋里也要挑骨头的睚眦必报之态——声称陶文存在严重问题,“有可能误导、危及儿童生命健康”,因此就有了前面所提到的方文。

方文发表后不久,就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其中的破绽。

文中有一句:“至少有两个临床报道称,麻腮风疫苗中的新霉素残留可能引起了急性全身过敏反应”,同时注明参考文献2和3,然而其中的参考文献2(http://t.cn/Ai3pBtgZ)根本没有列出任何病例,只是一篇很短的评论而已。

方舟子所列出参考文献白纸黑字,因此虚构病例被抓现行之后,实在是无法狡辩,只好很快发推特更正说:“不好意思,一开始误引了一篇文献(对内容无影响),已更正,转载请以改过的为准“,然后删除了参考文献2,并将那句话改为“有临床报道称,麻腮风疫苗中的新霉素残留可能引起了急性全身过敏反应”。

且不说是方舟子自称的“误引”,还是为了误导读者故意突破科普底线假造病例,退一万步说,即便是误引,方舟子科普水平之低劣也可见一斑。要知道喝了多年“洋墨水”的方舟子很喜欢嘲笑别人英语不好。而对自己英文自信满满的方舟子,怎么连这么短一篇评论里有没有病例都搞不清?

更大的问题在于,那篇错误文献的引用所导致的结论,绝非如方舟子所自我开脱的“对内容无影响”。

本来,方文和陶文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是否需要担心疫苗中的新霉素残留。现在方文修改后,列出的文献里的病例从“至少有两个”变成了“最多有一个”,而且这唯一的病例还并不能确定急性过敏反应确实是由于新霉素引发。说白了,疫苗中新霉素残余引发的急性过敏反应迄今根本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的发生概率,和担心走路被天上掉下的陨石砸死如出一辙。

为了增加自己文章的权威性,方舟子煞有介事地引用来自美国疾控中心的操作建议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建议是,如果曾经有过对新霉素严重过敏(急性全身过敏反应),那么就不应该接种那些会残留新霉素的疫苗(包括麻腮风疫苗、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流感疫苗等)。如果只是对新霉素有过接触性皮炎反应,可以正常接种(文献3)。

接种疫苗对个人、社会都有好处,但是对个人也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应该权衡收益与风险之后做出决定。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对新霉素过敏,或者只是有过因新霉素导致的接触性皮炎,由于新霉素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本来就很罕见,碰巧因疫苗中新霉素残留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就更低了,在这种情况下,接种疫苗的收益大于风险,应该正常接种。

如果对新霉素有过急性全身过敏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疫苗中新霉素残留引起严重过敏的风险大大增加,接种疫苗的收益小于风险,就不应该接种那些含有新霉素残留的疫苗。

细心读者对比陶文,不难发现,方舟子的说法和陶文给出的建议几乎一模一样。

陶文称“不知道是否对抗生素过敏,那么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当作不过敏来处理“。方文说“疑罪从无”的说法不妥,可是对于这样的人群,方文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吗?没有,还是建议照常接种。那方舟子你让别人担心什么呢?

非要说两篇文章在此有什么区别,也只是陶文称对新霉素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接种含新霉素残余的疫苗时应谨慎,而方文援引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说法称有此类病史的不应接种这些疫苗。

科学公园编辑部邀请的审稿人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并非所有权威机构都认为有新霉素严重过敏史的人应该一律避免接种相关的疫苗,例如美国过敏、哮喘与免疫学会就建议在接种前进行皮试。所以陶文此处表述虽然可以更清晰明确一些,但也算不上是错误。

方文题目是《不用担心疫苗中的抗生素残留吗?》。一般来说,看到这类反问句形式的题目,人们总是默认文章会给出否定性的回答。可是如果仔细读完方文,我们实际上可以得出结论:真的不需要担心疫苗中的抗生素残余。

方舟子

不得不说,方舟子果真无愧于中文网络掐架话术第一人,居然能够在和对方结论相同的情况下,批评对方结论大错特错。如此高超的写作技巧,笔者自叹不如。但是,把网络掐架的话术使用到科普写作当中,这种行为,让人不寒而栗。

方舟子在自己的文章中曾冠冕堂皇地说:

“不是说不靠谱的‘科普作者’每篇文章都错或每句话都错。但更可怕的是十句话里给你塞一句私货,一般人是没法识别的,有识别能力的人又未必注意到或注意到了未必有兴趣有时间去澄清,毕竟没有义务来替读者一一把关。所以最省事也可靠的办法是远离这些‘科普作者’。”

在笔者看来,这段话恰恰是对方舟子式科普的最佳写照——为了攻击“敌人”不惜在科普文章中“误引”甚至假造病例,这样的所谓“科普作家”所写出的所谓“科普”,还值得被广大读者所信任吗?

“所以,最省事也可靠的办法,就是远离这种所谓的‘科普作家’。”

来源:科学公园

编辑:怀疑探索者

作者为清华大学博士,高级研究员

标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97318.html

安阳怀疑探索者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作者入驻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1020401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