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文章详情

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想当科学家的孩子)

日期:2022/06/18 16:02:03图片:未知人气:+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再“大”的科学家,也有“小”时候。

卢煜明、施一公、王贻芳、许晨阳、王小云……这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打小是怎么过来的?他们从小就热爱科学吗?生来就有天赋吗?早早就立下了志向吗?

昨天是儿童节,我们整理了几位“未来”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分享给大家。无论你是现在的还是曾经的小朋友,都希望你从这些故事中收获鼓励与启发,勇敢追梦,拥抱未来!

*01

△2016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

我的父亲是位精神病学家。小时候,他让我去上绘画课,因为他常说“一图胜千言”。他想的是对于解剖这样的科目来说,需要非常精准的三维透视能力。在我现在的工作中,我确实感觉到图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写论文时需要向读者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我很感谢当年父亲对我的培养。他应该是很想让我做一名临床医生的。我记得当我说想去牛津大学读 Ph.D 的时候,他还有些担心这会耽误我当医生,不过最终他还是支持了我的决定。我非常感激他。

我是个蛮好动的小孩,所以有时候也会抵触去上绘画课。应该说我对绘画抱着一种又爱又恨的态度吧。我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父亲给了我一台相机,那是他大约在 1959 年买的老相机,我到现在还留着它。我就这样爱上了摄影。摄影也是“一图胜千言”的一种体现。父亲甚至允许我在家建造了自己的暗室。自己冲洗照片是很麻烦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过程就像是做实验,需要掌握好时机,这让我受益良多,摄影也成了我毕生的爱好。

*02

△2017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

我从小就觉得做科学、做基础研究很酷,可以改变世界。这个印象是我父亲带给我的。

我记忆中的父亲特别能干,我甚至觉得他无所不能。我父亲、母亲都是50年代的大学生,1969年被下放到小郭庄之后,父亲很努力地学习各种农活技能,后来还学会一边撑船、一边撒网打鱼。为了让我们住得更舒适一些,他会弄来高粱秆、石灰、黄胶泥,把住处装修一新,还隔出好几个小房间;他是位很好的理发师,全家人的发型都靠他打理;他是个出色的裁缝,哥哥姐姐的几乎所有衣裤和我过年时偶尔获得的新衣服都是由父亲裁剪缝纫的;此外,父亲还有一手好的木工手艺,会打造很美观实用的家具。

*03

△2019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

我父亲是中医,他有的时候就说“你要不要学中医,要不要背中医口诀”之类的。我看了一天,药性什么的,我说这东西不行,我背不下来,也不感兴趣。所以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学物理而不学别的。我就是化学背不下来,生物更记不住,数学有点太抽象了。那就学物理,很顺其自然的选择。感觉学物理相对要轻松一点,比学化学和生物要轻松,相对来说它可以推导,原理讲清楚了,你听懂了,你就可以推导,也不用背。考大学报志愿就报了物理。

我觉得大部分人不是从小就立志当科学家的。如果他告诉你是,有的时候也是假的。每个人都有目标,多数情况这个目标其实都很小。比如说你可以看到未来的3年、5年的情况,但不可能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看到未来几十年。

1970 年以后,父亲在全公社唯一的高中讲授数学和物理。他讲课认真又生动,颇得学生喜爱。父亲还给亲戚家的孩子们辅导数学、物理、化学,甚至语文。当时条件比较艰苦,为了能省钱,他们不用墨水和纸,就拿一个小石子在地上推演公式,所以每天放学回家,我总会看到父亲在家门口 的地上,给表哥、表姐们推演我看不懂的公式: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 次方程组,π,xyz……

*04

△2017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

“从童年到上大学,我自己一个人的时间比较长,平常看的书可能会多一些。再就是和同学们在一块儿打打球等等,跟其他男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我小学时候比较喜欢打游戏,到了中学就喜欢看书。那时候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是逛书店。家附近所有的书店我都非常熟悉。”

许晨阳从小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非常擅长数学,有时也会在数学课上偷偷读课外书。曾就读过的中学留下了不少关于他的“趣闻”—— 老师在课堂上教育后来的学弟学妹,总会说:“你们上课偷看课外书看的都是什么,许晨阳看的是黑格尔。”

*05

△2019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

我出生在山东诸城的农村,是个“60 后”。故乡天蓝水清, 我们在大自然的滋养中快乐成长。我自幼热爱劳动,喜欢思考数学问题。我们几个孩子都是数理化成绩好,这并非偶然。我父亲是诸城师范毕业的。他学的是数学与化学班。因此,他在我们小学阶段就很注重培养我们对数学与化学的兴趣。父亲对我们充满了期望,家里的经济非常艰难,父亲经常跟母亲说,不管多难一定要让我们完成学业。

我的母亲也很伟大,勤劳善良是她最优秀的品质。她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父亲常年在外教学, 经常两周才能回来一次。为了能让我们安心学习,母亲承担起了全部的农活家务活,即便再苦再累,母亲也总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在我的记忆里, 母亲每天都劳动到深夜,我很小时就陪母亲熬夜。也许正是这个经历, 历练了我工作以后深夜工作的能力。

来源:未来科学论坛

标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205630.html

安阳大国科学家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作者入驻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1020401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