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散文 > 文章详情

难忘的经历(记一段难忘的经历)

日期:2022/09/14 17:51:54图片:未知人气:+

人生旅途中,有许许多多的经历,令人难以忘怀。我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就是拉着架子车,参加杨家河水库枢纽工程建设。杨家河水库枢纽工程由土坝、溢洪道、输水洞三部分组成。水库位于乾县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泔河中游,1975年10月动工,1979年7月建成。

那是1977年初,刚刚从临平中学毕业的我,适逢全县掀起农田基本建设和兴修水利大会战热潮,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中。农历12月23日,应生产队指派,我与本家六哥杨文鑫作为增援力量,去距家六十里路程的杨家河工地参加劳动。

一大早,我们拉着架子车,从咸阳村南胡同启程,过漠西乡,翻夹道沟,穿城关镇,上马家坡,绕乾陵,经太平村,从阳峪镇南东拐,大约下午一时许,到了离杨家河工地五里路的祝家堡村,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投奔六哥好友家,不巧六哥好友外出,其妻热情问候,一碗热水下肚,让人顿感轻松了许多。嘘寒问暖过程中,兄弟俩还指望着能有一顿热腾腾的面条充饥,等来的却只是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你们等等,你们等等,我去给你们做饭去,却丝毫没有一点做饭的动静和意思。我俩识趣,便借故离开。其实,那个时候,缺吃少穿,生活艰难,俭省节约,较为常见,无赖之举,情有可原,应予包容。下河道前,俯视脚下的杨家河工地,只见工地上人头攒动、摩肩擦踵,推土机轰鸣,架子车穿梭,建设者们各司其职、忙忙碌碌,一派快马加鞭、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东边坡上挖土者,三三两两,土顺坡形成了清晰的几绺子,欢快地滚下沟底,上过工地的人都知道,这时见缝插针的拉土者们会风风火火装满自己的架子车,急急忙忙运向坝面方向。远处的半坡众多窑洞上空,飘起缕缕炊烟,各乡村的大师傅们已开始准备晚饭了。顾不得仔细观看,便急匆匆拉着架子车,颠颠簸簸的顺坡下沟。沟底土路,人多,车多,坡路经过来回压踩,塘土(细土)足足有七八公分厚,稍不留神,一脚踩下去,整个布鞋里都会灌满,在脚与鞋底的作用下,塘土便不由自主的从鞋里往外冒,别有风趣。

按要求时间到达目的地,必要的洗漱、晚饭后,便多人同住在半山沟的一个土窑洞地铺上。由于这次行动是临时安排的,各乡镇出于保障人数需要而为之,我在修补食宿上山的路、干点杂活后,又于农历12月26日返回家,来回仅四天。春节过后,正月12日,又再次启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季大会战——劳动。由于这次各乡镇的人数普遍有所增加,吃住都有了困难。还好,我们有幸分得了一孔破窑洞,原为村里的羊圈,窑顶有清晰的裂缝,某些地方还留有黄土塌落的痕迹,刚进去的时候,刺鼻的羊粪味道浓郁。先用十几车黄土铺垫十几公分的台阶,铺上县上协调给的一层厚厚的麦秸,再铺被褥,做饭的锅灶则搭建在窑洞的入口处,吃住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安排好了。

我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是往坝面上拉土,每天上工两次,每次拉土五车,区间距离大概三里地,路虽是临时在河底修建的简易路,还算平整,平时拉土问题不大,遇雨雪天,道路泥泞,出行不便,运输困难,特别是在上坝面时,有一定的坡度,就更难些。东风公社、阳洪公社在有上坡的地方专门留有推车的人,在我每次冲不上去车与人一起往后溜的时候,他们会顺势施以援手,多次缓解了我的紧张与尴尬,让人不能忘记。由于修建坝面从河底开始,河水渗透的缘故,有些地方一直湿软,架子车经过时两个轮子会陷进去很深,拉起来相当吃力,这时就全凭自己的能力,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方可完成。期间,也配合过电工架杆放线,做些零工,还到五峰山用架子车往工地拉过一次石头。

五峰山在乾县的最北端,因应了一句关于乾县县界的说法:东至礼泉县,西至孟家店,南至南上官,北至五峰山。记得我与本家聪香姐负责一辆架子车。由于我身单力薄,160cm的个子,繁重的体力活,超越体能极限,常常力不从心,生产队给我记七分工,也不按全劳十分计算,当时劳动日值一般是一角几分钱。所以,村里便安排我们姐弟两人拉一车石头了事。记得拉石头的当天,还算顺利,虽然一个个累得够呛,但过杨家河上游休息时,大家不约而同的纷纷挽起裤腿下河,洗着上工地多日来都未曾洗干净过的脚。忽然,我觉得,我们每天吃的水,就是从河里担上半山腰,先沉淀,待清澈后,用于吃喝的,便问:咱们吃的不就是这个水么,这洗过脚丫子的水流下去,可能就是晚上咱们担上坡吃的水?有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人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在嘻嘻哈哈中,这个无人回答的问题也就稀里糊涂的过去了。当然,这也是当时的实际状况,上工地的人也大多如此,没有谁能够例外。

在杨家河工地期间,文艺活动主要出自于发号施令的大喇叭,播新闻,传指示,播秦腔,放歌曲。记得工地参战人员较多,没有太多的文化娱乐活动,正月十五日晚上,指挥部还破天荒的组织放映了一场电影,分两个区域,我去南区观看当时少见的彩色电影《洪湖赤卫队》,结束后,北区的《秘密图纸》电影还在进行中,又蹲着看了一会,其中“谁火火了”的经典台词,至今难忘。

作为农业社的一个劳动者,参与杨家河工程建设,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期间,在新阳拖拉机站工作的父亲还专门看过我。大老远来,已是下午,我特高兴,赶紧给父亲准备擀面条。但平常不太会做饭的我,面和的有些硬,半天都没擀成,多亏本村兄长杨军田帮忙,三下五除二,一碗油拨面就做成了。回想起来,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给父亲做饭,但满打满算也好像都没有过几次,相反,父亲却经常给我们做饭,擀的面条,又薄又香,深感愧疚。

惟有努力奋斗,方能不负韶华。1977年,恢复高考,不胜体力劳动的我再次走进课堂读书,而有机会荣幸地到大学深造,开始了一个全新的人生旅程。感谢生活,使我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切身体验和人生经历,虽然这段体验和经历距离我的平常生活已有四十多年了,但它所见证的人和事,其中秉持的生活态度,涵养的实干品格,却深深的扎根于心,让人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杨文峰,汉族,生于1960年6月,陕西乾县新阳镇咸阳村人,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曾任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巡视员

标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215970.html

安阳陕西网咸阳站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作者入驻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21020401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