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明星情感 > 文章详情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余光中直言朱自清算什么大师)

日期:2021-05-14 09:01:57作者:李清宇图片:未知人气:+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选段

《背影》要被踢出课本?

《背影》这篇散文写于1925年,此文亦收录在全国中学生课本中,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中非常经典的一篇散文。

谈及这篇散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难以忘怀的课后练习中"朗读并背诵全文"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

可这样一篇脍炙人口佳作如今为何陷入质疑,著名作家余光中为何公开发表言论直言朱自清算什么大师,并强烈要求《背影》一文移除教材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朱自清。

大文学家——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江苏省东海县生人。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他是我国著名现代散文家、诗人及学者。

朱自清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春》 《绿》 《荷塘月色》 《匆匆》 《背影》等。其中最出名的便收录在全国中学生教材中的《背影》。

《背影》是采用叙事手法描写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的是年仅19岁的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求学时期,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送站,悉心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全篇用朴实细腻的文字,将父亲对儿女深沉的爱,刻画的淋漓尽致,从点滴微小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对孩子那份呵护与关怀。

全文最出彩的之处便在于作者用朴实细腻的文字,详实地描写了父亲在陪儿子等待火车出发前,翻去另一个月台只为给儿子买橘子的片段。

已落座火车席位的作者在与年迈的父亲临别之际,父亲悄然看到另一边的月台有个卖橘子的小商贩,便提出要去给儿子买几个橘子带在路上。

不善用言语传递内心情感的父子,说不出细腻温柔的告别,却用最触动人心的相互挂念做着无声的表达。

父亲的爱就是这样,他无法直白地表达给你,但是他却竭尽全力把能给最好的都给了你。在作者的笔下,生动地描写出年迈体胖的父亲因行动不便展露出的笨拙形态但却努力的样子,瞬间就挠疼了读者的心。可就是这段买橘子的片段,近期引起了指责与批评。

不少人表示:文中父亲穿越轨道翻上月台,给儿子买橘子情景,虽表现了父亲那份深沉的父爱,尽管值得歌颂,但父亲却违背了起码的交通规则常识。

为了防止青少年受到不正确影响,为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必须把《背影》这篇文章从课本中踢出去。朱自清,作为我国著名散文作家,凭借自己的文采与写作技巧,收获了很多人的喜爱。但凡事都有对立面。

鲜花和掌声背后一定会有批评与指责。有人称赞他的才华,郁达夫和沈从文都曾公开对朱自清及他的作品表达过浓重的赞赏。

他们认可朱自清的文采,并认为朱自清的作品都非常符合他当时那个年代,是当时年代的真实写照。他们眼中那些平铺直叙,简明扼要的文字也显的十分动人。当然,郁达夫和沈从文眼中的朱自清,在余光中作家眼里,就是另外一番评论了。

作家余光中眼里的朱自清

1977年,作家余光中先生公开发表了一篇名为《论朱自清的散文》的文章,拉开了贬低朱自清的序幕,反对朱自清的"声音"也由此开章。

此文中表示:朱自清的文章,无论在文字或是思想上,都极其平庸无趣。表达的道理与观点老旧无新意,一般中学生都能说得出来。在写作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做排比的手法,节奏刻板,凸显段落之间交待太明、转折太露,毫无可取之处。

朱自清忠厚拘谨的个性,在其为人和教学方面固然是一个优点,可在抒情散文里,实在碍于想象之飞跃,情感之激昂称其"放不开"。

正是因为余光中的抨击,坊间才流传出"朱自清的写作水平连中学生都不如"诸如此类的说法。在余光中先生看来,《背影》一文,中心思想是要表达父爱,可朱自清却花了很长的篇幅去刻画自己。

关于对父亲的描写只用了很少的文字,这明显出现了文不对题,通篇文字详略不当。

直接的叙事手法未加任何修饰词句,显得整篇文章苍白无力,毫无吸引力,口水化严重,即文学价值低,无法让读者陷入其构造的情景之中让读者发散思考。

你如何看待《背影》这篇散文呢?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想法。文学作品就像一面镜子亦是一个筛子,怎么解读那是读者的事,作品摆在那儿,谁都可以看,只是每个人看的角度不一样罢了。

就像我们的北京天安门,它就摆在那儿,可每个人合影留念出来的照片都是不一样的,可北京天安门天下就只独一份儿。

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长篇或是短片,作品刻画的形象本身就具备的多面性。就像一尊雕像,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画面,我们无法评断哪种是真正的真实。

也许本身片面的真实就充满了矛盾。作家写出的文章,那么作家是第一作者,读者便是第二作者。文字引发的共鸣,激起的情感,都是作品与读者交互后激发建立的。

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人生,自然激发出的感受不同,这没有什么好奇怪。无论是作者本身还是读者,我们都无法拥有为某一个作品设定完整的标准答案的特权。

余光中先生一句:"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激发了无数人为世事变迁而感慨,朱自清先生笔下刻画出深沉的父爱亦会让为人子女的我良久感动。

文学作品最大的价值也许在于它真实地反映出作品当时的年代烙印,也许后世看来,它不再合理,甚至匪夷所思,但它的价值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退。

那么,你怎么看待《背影》,对余光中先生和朱自清先生两位大文豪有什么观点呢?

哦对了,在这里我必须多说一句,严正提醒!!!

攀越轨道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请一定不要模仿《背影》原文中的行为,后果会很严重哦!

文/李清宇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31546.html

李清宇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