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畏惧什么意思(我们为何如此畏惧成长)

日期:2021-05-17 19:58:54作者:心理学笔记图片:未知人气:+

生日对于大多数人的意义,似乎都终结在了自我真正独立的那一刻。

伴随着成长,昔日里日夜期盼的节日,如今带来的惶惑却远大于欣喜。

总结了几点“大人”们畏惧成长的理由,不知道身在“后青年”时代中的你,是否有所共鸣?

“曾经的生日是久违的庆祝,

如今却是和同龄人相比的惴惴不安。”

小时候,年龄本身就就是值得炫耀的资本。长大一岁意味着会说更多的词语,会读更多的书;它意味着长得更高、跑得更快、跳得更远。如果问一个小朋友今年几岁,十有八九都会想方设法说大一些——四岁半的孩子绝不会承认自己只有四岁。

小时候过生日,总有父母悉心准备蛋糕、标志着年岁的蜡烛、还有包装精美的礼物。生日那天,任何小错好像都可以被原谅,平日里想实现的愿望也能一一满足。生日总是充满着快乐的。

长大后,年龄却变成了供人讨伐的标码:25岁?该成家了!30岁?怎么还没生娃?45岁?你看看你才赚多少钱……

于是总有朋友和我说,自己越来越畏惧生日了。因为每每庆祝生日,就会惊觉自己又虚度了一年的光阴。看着同龄人买房买车、成家立业,看着昔日同窗功臣名就; 渐长的年岁,仿佛只在嘲笑着自己的碌碌无为。

“远离考试和规范化的日程安排,

我们有能力评估好自己的现状吗?”

小时候,我们极为憎恨考试。我们憎恨应试教育把自己分成了三六九等——凭什么优等生便事事饱受嘉奖,而我却苦苦努力却依旧要被老师责骂?凭什么我们要被迫学习自己毫不不喜欢的科目,却无法抽出多余的时间来看自己热爱的小说电视?于是我们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日,终于等到了高考结束的那一天。我们把多年积攒的试卷撕得漫天飞舞,立下誓言绝不再考。

小时候以为的成长,意味着再也不用考试。

长大以后我们才发现,成人的世界依旧充满了考试。只不过这一次,考试的形式变得愈发隐僻无形。再没有监考官会大声宣布考试的开始和终结;再没有考完一场之后的稍作喘息;再没有阅卷人会公正仔细地打出ABCD。我们甚至不知道生活的每分每秒,给我们都出了什么样的考题,给我们打了什么样的分数……

成人的世界,不是没有三六九等,而是一切都不再量化透明。我们可能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平步青云,而自己却止步不前;也可能在无形之中得罪了领导而不自知。

如今的我们是多么期待,何时可以再给我们一场统一考试。会有老师告诉我们人生的易错难点,告诉我们各自的薄弱环节。如果是这样, 我们至少还有加紧努力的方向,至少还可以看着分数和排名自我评估。

“以前我们总想独立,

却从未想过独立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成长是身份的逐渐累积。我们不再只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教室里的学生了。我们成为了公司的中坚力量,变成了孩子的爸爸妈妈,也逐渐长成了父母的期盼与依靠。

身份的累积意味着责任的叠加。这份责任很小, 它小到我们再也不可以肆无忌惮地流眼泪;再也不可以为所欲为地叛逆,却又坚信总有人在我们身后收拾残局。这份责任也很大,大到意味着我们的肩膀上抗的不再只是自己。

于是受了气,我们还需微笑着面对咄咄逼人的甲方;尽管疲惫不堪,我们也要笑逐颜开陪孩子嬉闹。我们再也不能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了,也逐渐失去了通宵k歌的精力与时间。

曾以为独立,意味着为所欲为;却不知久盼而来的独立,意味着独自肩负人生的重任。

“当自由已成为常态,

我们却更希望有一个人在身边叨扰,

告诉你如何做,

怎么选。”

小时候的我们总以为,年幼意味着事事受父母管束。没有零花钱的时候,羡慕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们下课就可以到校门口买个鸡蛋灌饼;父母放学来接的时候,总愿意在教室内磨蹭拖拉一会儿。所以我们极为盼望十八岁。所以只把每一次的生日,当作向独立更进一步。

因为没有自由,我们和父母斗智斗勇:没有手机,我们便会守在家庭座机旁,心惊胆战地守候着好友的电话;不让看电视,我们就学会了辨别不同邻里的脚步声,还知道赶在爸妈下班前用电扇湿毛巾给电视机降降温,把音量频道遥控器统统归位。我们翘课去看电影,翻墙去打游戏……我们绞尽脑汁去对抗大人给我们立下的条条框框。

我们渴望着长大,渴望着不用事事向父母报备。我们想着,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做所有的选择。我们可以喝无数杯奶茶,也再也没有门禁;也没有人翻我们的日记本,查手机的信息记录。周末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玩到不醉不归。

但当我们真正搬离父母远走他乡时,独身一人所带来的幸福感却是极为短暂的。少了父母的操劳,也便少了归家时遥遥亮着的灯火;少了长辈们的叨扰,我们不再万事都有人帮着掌掌眼。

我们开始惶惑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多想有人能让我们安下心来,告诉我们这就是唯一的正确答案。要不要离职?要不要成家?该不该和黑心同事撕破脸?能不能让老板升职加薪?很多事我们都不再能请教别人,权衡再三,却生怕自己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开始害怕回家,害怕看到万家灯火里的一点幽暗。我们质疑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担心自己还没有聪慧到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多希望父母再在身边劝告一句:“你应该放下手机,潜心学习了。”

“成长的路途各有难处;

人生的旅途,如若渴望奋斗,

也只能是越走越艰辛。”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

文章内容或许会带来一些朋友们的共鸣;又或许是因为我正处在“后青年”时代的关卡,恍然惊觉原来成年人的世界,并没有我曾经想象的那么美好;原来焦虑和惶惑,是这个年纪的必需品。

当孩子们渴望着快快长大的时候;我们却总期待着:时光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也许只有相互体谅,大人们和小孩们才能真正理解:成长的路途各有难处;人生的旅程,如若渴望奋斗,也只能是越走越艰辛。

专栏终身成长作者:斯坦威图书3.99币9人已购查看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33622.html

心理学笔记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