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文章详情

惆帐(苏东坡的烦恼与惆帐)

日期:2021-06-04 22:03:09作者:百兰史志图片:未知人气:+

《水调歌头. 中秋》宋 .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临其境]

兄弟情深

苏轼是个及重感情的豪放诗人,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情,不仅是苏轼的精神支柱,更是他创作的源泉。

苏辙,字子由,比苏轼小三岁。若说苏轼和苏辙他们兄弟俩,在中国文化史上算是独特的一对兄弟。两个人同为当世的大文学家,同在政坛上达到巅峰,彼此政治立场与人生经历又惊人的相似。

原来苏轼和苏辙两个人的老师,就是他们的爸爸。俩人从小一起读书,一起长大,彼此之间有种深深地懂,深深地知的感情。人生难得一知己,更何况他们之间还有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

苏辙在给苏轼写的祭文:

手足之爱,平生一人。幼学无师,受业先君,兄敏我愚,赖以有闻。寒暑相从,逮壮而分。

苏辙说:我们之间的手足情,毕其一生只有一个人,我是兄长的唯一,兄长是我的最爱。

苏轼也曾写过《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节选)

苏轼常把自己比成鸿雁,因为它高雅,精神贵。这天苏轼突然感觉到人生无常,命运无常。而这种感觉让苏轼似乎有些恐惧,他怕某天,他们兄弟的深情被突如其来的命运之雪覆盖得无影无踪,就如雪泥上的趾爪印被雪掩盖而消失。

如果不是非常在乎这份兄弟情,又何来对人生无常的恐惧感?因为太在乎,所以才恐惧失去这份兄弟情义。

[一句钟情]

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开篇的第一句,就是举杯问天,既豪放宽广,又带有几许惆怅在胸怀。

这不得不令人想起屈原《问天》的愤恨,和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们三个人问的似乎都很突兀离奇,却又都给读者们留下无限的遐想。

苏轼进入政治权力中心后,才发现朝中的政治斗争非常复杂。他的政见与新党代表王安石的政见严重不合,所谓政敌之间的斗争,那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苏轼为了避开朝堂上的政治斗争,主动申请到地方为官。为了能经常见弟弟苏辙,苏轼来到了密州任知州。原本打算去密州之前看看在济南的弟弟,正好遇到冬季封航未能如愿。

后来的日子里,又因为各自的公务繁忙,兄弟俩一直没找到见面的机会。所以当宋神宗熙宁九年的这个中秋节到来的时候,苏轼因思念五年多没见面的弟弟相思连连。

这夜,苏轼喝了个通宵达旦,在半醉半醒之间,苏轼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水调歌头.中秋》。不料想苏轼的这首词一写出来,就被当世著名诗评家说成:有苏轼中秋词在,其他人就都搁笔吧,后来人也再不用写中秋词了。

因为苏轼的这首词,已经将天上人间,所有的情绪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苏轼对弟弟的情义,感动着所有见过这首词的人,一代一代绵绵不休地唱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她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二、“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亮啊!你为什么总是在人分离的时候这么明亮,这么圆。

月亮本身就有多面体的美,心情愉悦时赏月,自然是“花好月圆”。可心情惆怅时赏月,则心中就有无限感慨的愁绪延绵不绝。

中秋夜,苏轼望着明月,心里想着弟弟,幻想着自己是月中人,那里才是他的归宿,他多想乘风归去,自由自在地和弟弟在一起。苏轼之所以有这种超然的奇想,主要还是来自于对现实的不满。

可是,苏轼是浪漫与务实的人,所以才又转笔说,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却也高寒难耐“何似在人间”,他又回到了地面,邀请月亮看他“起舞弄清影”。

苏轼,虽然写的是中秋月,想念的是弟弟苏辙,但是,传达出来的是千古的情意。让我们浮想联翩,不能自己。

[诗之感悟]

一、高处不胜寒

每次读到“高处不胜寒”,心里总有感慨万千。一个“寒”字,在不同的心境下读,就有不同的感觉,这其中包含着凉、冷、寒。

苏轼的大手笔,他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共性。每个人都想站在高处,可是一旦站到了高处,才发现高处特别孤独寂寞。苏轼、苏辙一直努力地准备着科考,以科考的途径达成施展抱负的愿望。

然,考上了又如何?就算兄弟再怎么情深,也都因为各自公务缠身而不得见,哪里比得上孩童时代同床睡觉,同桌吃的亲密开心。想想都是“寒”。

“凉”:愁、惆怅、凄凉。人在感到惆怅、凄凉、孤独的时候,对着月亮总有说不尽的愁。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似乎是对连体兄弟。文人们讲究神交,一旦“心有灵犀”,便是“天涯若比邻”。苏轼和的感情不只是骨肉同胞的兄弟,他们彼此更有着神交。

苏轼有很多不愿意公开的诗词,他只送给苏辙一个人看,因为苏轼说只有苏辙才看得懂。苏辙懂苏轼。他在给兄长写墓志铭中这样写到:

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意思是,当我的兄长抚摸我背的时候,他是我的大哥。当他教诲我的时候,他是我的老师。

苏轼也说,他们兄弟俩各有所长。苏辙的优秀和好处,别人之所以体会不出,原因是苏辙跟我不一样,他为人沉稳,沉静低调。他的文章就和他的人一样不张扬,沉静低调。

然,如此这般的一对连体兄弟,却在月圆之夜,远隔千里,天各一方,怎一个“愁”字了得。

“冷”:苏轼、苏辙都是当世的大文豪,一举科考成功,同在朝廷为官。可是朝廷倾轧,斗争激烈,他们为避开政治斗争,纷纷离开权力中心,来到地方做小官。

特别是苏辙,在陈州(今河南淮阳)做学官。陈州很穷,不重视学官,苏轼就写首诗: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苏轼《戏子由》

以此来讽刺陈州政府不重视教育。

“寒”:残酷、危机。苏轼以他敏捷的洞察力,似乎已经感觉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所以他才常常感叹人生无常,常有命运残酷的感觉。

后来的事实证明,苏轼的感觉没错,没多久,苏轼就遭遇“乌台诗案”,这次虽然死里逃生,可是,他们兄弟俩都因“乌台诗案”,双双被贬。

若说苏辙被贬,真是他自找的。当他听说苏轼将要获罪被抓捕时,他不顾一切地给他的兄长通风报信,当他听说兄长有生命危机时,又主动向朝廷提出要求,削官免职来赎兄长死罪。

如此的兄弟情,怎不令后世代代赞叹不已。这份深厚厚的兄弟情意,对后世有着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启发意义。

二、达观圆融的苏东坡

苏轼在这首词中,充分地表达了他既对现实生活充满了无比的温情和关爱,同时又极为地想要冲破现实的桎梏,达到一种情感上的自由。指出了全人类的共性,两难的矛盾,“此事古难全”。所以他的词生命力极强。

苏轼超然达观,但不孤芳自赏。热情好客,从不世故圆滑。才华横溢,但不自鸣得意。他有一种圆融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一种境界,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不仅学养丰厚,还有一种很多人想达到,却很难达到的“达观”。

中国的文学史上,正是有了苏轼、苏辙这对兄弟才闪出了耀眼的光彩。他们俩兄弟的情意,让我们真切地懂得了什么叫患难知己,什么叫休戚与共。教会了我们应该怎样真实真诚地热爱身边的人,和怎样去热爱生活。

苏轼、苏辙就像两盏明灯,能够永远照亮我们未来的路途。也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这就是苏轼苏辙手足之情,给予我们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注解]

弄清影: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个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婵娟:指月亮,也代指美好。

[作者简介]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佳句背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轶事]

一、兄妹戏耍

民间传说苏轼有一个小妹叫苏小妹,生得聪明美丽。

苏轼很喜欢他的这个小妹,经常和苏小妹一起玩游戏。有一天,苏轼又拿他的小妹开心。说他小妹:

未进门前三五步,额头已到大堂前。

苏小妹可是个文采人呀,听哥哥这样戏说自己奔头,哪里肯吃这个亏,马上对着苏轼来一句: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尚未到腮边。

这俩兄妹一个奔头,一个是马脸。可真够丑的哈。其实苏轼没有小妹,苏小妹第一次在文字中出现,是出现在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小说《醒世恒言》:

二、“苏小妹三难新郎官”

秦观是苏轼的得意门生,苏轼非常喜欢这位大才子,就把自己心爱的小妹嫁给了秦观。

新婚之夜,秦观送走客人后,兴高采烈地准备入洞房。发现洞房门紧紧的关着不得入内,再看,门上面有幅上联:

闭门推出窗前月

本来秦观是个大才子,若在平日里见到这对联,绝不用三两分钟就能脱口而出。但是,此时的秦观一心想入洞房,这下联他怎么也对不上来。

苏轼在旁边看着急呀,就捡起一个小石头丢进院中的池塘里。秦观见这景象,马上写出:

投石冲开水底天

其实这个苏小妹,是后人们太喜欢苏轼,才又给苏轼续编了许多智慧故事,在民间流传。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43980.html

百兰史志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