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七夕节有什么习俗(七夕节还有以下传统民俗活动)

日期:2021-06-28 11:08:14作者:余一斗图片:未知人气:+

今日人间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

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正式到来。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七夕节是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所以现在又将七月七日称作中国版的情人节。当然在民间还有七巧日、乞巧节和女儿节等叫法,是传统的民间节日。

七夕节是怎么来的?

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认为七夕节是从牛郎织女7月7日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中衍生出来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古时候,七夕节是从自然天象崇拜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在传统意义上叫做七姐诞。在7月7日这天晚上举行祭拜七姐的活动,所以被称作七夕。因为在古人的星宿崇拜文化中,天上的星星与地理区域相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在天文上叫分星,在地理上叫分野。

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粤(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也就是说,牛郎织女星座在地理上对应的分野之地位于粤(越)地。而在《诗经·大东》记载:“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说明当时已经有关于在七月七日祭祀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传统了,但此时还没有引申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桥段。

到了西汉时期,七夕节开始普及,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古代七夕节是女孩的专属节日,所以又叫做女儿节。至于现代人将其当做中国版的情人节,完全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因为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本身并没有情人节的概念,它是西方舶来品。

但是洋节凶猛,连带着中国版“洋节”也赶上了一波热潮。现在,大部分人已经将七夕节当做情人节再过,过节的人群也趋向于年轻化。传统的七月七节日文化,已经无人问津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作为一个中国人,止茶君认为,洋节虽好,但我国传统节日同样不能遗忘。对于哪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习俗,更不能忘记。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七夕节作为我国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几千年的渊源流传,使其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众多的传统习俗,包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喜蛛应巧和乞求姻缘等十数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接下来,止茶君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主要的几个习俗。

1.穿针乞巧

所谓穿针乞巧,是七夕节最古老的一种民俗娱乐活动,带有一定比赛意味。女孩子通过比赛穿针,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的又快又好,那她乞到的巧就最多,就算赢了。输了的人要准备礼物送给赢的人(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出自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

这种民俗活动在汉朝时已经非常盛行,达到了“人具习之”的地步。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宗谋的《荆楚岁时记》中,有关于七夕穿针乞巧的详细记载:“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而在南北朝末期顾野王所编的《舆地志》中,齐武帝甚至专门盖了一栋楼,给宫里的女人登楼穿针,谓之曰“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2.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相对于穿针乞巧,出现的时间要晚一些,根据现有历史文献记载,大致出自于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宗谋的《荆楚岁时记》中,有关于喜蛛应巧的记载:“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这里的喜子就是蜘蛛,过去蜘蛛的民间别称就是喜蛛,叫做喜从天降。

在历史上,历朝历代对于验巧的方式方法并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在喜蛛应巧习俗刚出现的时候,大多是看有没有蛛网。而到了隋唐时期,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看蛛网的稀密程度,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

两宋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鼎盛阶段,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也得到了极大发展。此时的喜蛛应巧习俗以看蛛网的圆正为准,根据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记载,“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但是,南宋灭亡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很长时间的低谷和断崖,到明清时代,喜蛛应巧习俗又重新恢复到唐朝时期的标准,以蛛网的稀密程度为准。

3.祭拜七姐

在福建闽南、浙江温岭、台湾和广州等地区,有七月七拜七姐的传统习俗。当然,各地的叫法略有差异,广东叫做“拜七姐”,闽台地区和浙江温岭一带叫“拜七娘妈”。古时候年轻女子在七月七这天,向“七姐”或“七娘妈”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另外,在闽台地区,民间通过祭拜“七娘妈”来保佑孩子身体健康,茁壮成长。每到七月初七,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希望得到七娘妈的庇护。

浙江温岭一带,有为16岁以下儿童于七夕节之日向七娘妈祈福的传统民间活动。至于为什么会在浙江温岭出现与闽台相近的习俗,这是因为温岭石塘一带居民,很多都是三百多年前从闽南迁徙而来的先民后代。所以,闽南七夕拜“七娘妈”的传统习俗也一并传播过来。

4.晒书晒衣

农历七月七日,正值盛夏,天气温度高,雨水少,最适合将书籍衣物拿出来晾晒,可以避免蛀虫和发霉。所以,在古代,七夕节还有晒衣晒书的传统习俗。

相传七月七日是龙王的“晒鳞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民间沾龙王爷的光,将家中棉服衣物和藏书悉数拿出来暴晒。东汉崔实《四民月令》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说的就是七夕晒书晒衣的事情。

到了宋朝时期,文化昌盛,读书人最喜欢晒书。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记载:“秘书省岁曝书则有会,号曰曝书会,侍从皆集,以爵为位叙。”这说明,宋朝官方秘书省专门组织曝书会,时间一般定在七月初三、初五和初七三天。可以想见,当时的规模一定蔚为壮观。

当然,除了上述传统习俗以外,七夕节还有结扎巧姑、玩磨喝乐、姑娘洗发、结红头绳、净水视影、听悄悄话、七夕观星、染指甲、拜床母、拜魁星、拜牛郎、迎仙拜神、七巧贡案、为牛庆生、储七夕水、游七姐水、种生求子、乞求姻缘、兰夜斗巧、香桥会和接露水等十数种民俗活动。

所以说,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可不单单只有情人节这一个习俗,虽然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还是应该有所了解。毕竟,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您所在的地区有哪些过七夕节的传统风俗习惯,欢迎在下面留言,分享给大家。最后,这篇文章定于2019年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早上7时7分发布,祝大家七夕节日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55688.html

余一斗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