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灵魂之乐)

日期:2021-07-08 09:40:26作者:澎湃新闻图片:未知人气:+

杨婷婷

杨婷婷(美术老师、自媒体写作者)推荐:

今年初秋,在我拿到这本杨延康《神贫的人》(The Poor in Spirit)画册之前,就被其封面独有的、某种深深的宗教氛围所吸引。当实物终于捧在手中,如获至宝,一页页的影像翻过,无不让人感到震撼和升华。

《神贫的人》书影

从1992年到2001年,这位摄影师深耕西北地区,拍摄天主教,藏传佛教长达十年之久,通过摄影视角所传达出来的精神世界,关乎信仰,关乎精神,关乎心灵。影像所传达出来的力量的背后,确是经过严肃的思考和多年的酝酿。在这本画册中,穷乡僻壤的庄严、虔诚,通过镜头,我们观看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这背后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内涵密切相关,它是一部重要的纪实摄影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奠定了自己的摄影美学风格。

《神贫的人》内页

翻开其中的一个个画面,都是中国乡土社会本有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农事耕作,柴米油盐。但看过的读者,又会感到这一切有别于传统的中国乡村琐事。本来如此场景性的宗教活动,一幅在教堂内做祷告的画面,影像的前景与远处楼上拥挤的人群,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奔涌而来;恰恰被画面左侧穿着特别服饰,安静从容做弥撒的神父,彰显出其中影像的特别之处,进而形成强烈地对比效果。另一幅作品,窑洞土炕上庄严讲经的老者,这本就是村民们的日常行为,一帧帧画面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壮观的场面,如朝圣般的作品,本该拥挤嘈杂的人群,看后反倒有一种说不出的宁静、安然之感。

还有杨延康作品中的那些诗唱歌咏的孩子们,纯净的脸庞,天真与专注,是与城市里的儿童截然不同的状态。一曲曲吹奏的咏叹,即使在画册前仍然能够感受到,仿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灵魂之乐。

《神贫的人》内页

《神贫的人》内页

《神贫的人》内页

《神贫的人》内页

由于我自己是学艺术史出身,看到这些画面不免让我联想到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好比艺术家艾轩笔下的川西高原的人物、风景,把孤寂的抒情性与神秘感巧妙地结合,这份营造更多的是自我感受。又或者是艺术家陈丹青的《西藏组图》现实主义美学的直言不讳,深沉厚重的文化载体,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渴望,和生命力的表现。

但一经对比,共同的时代问题,摄影语言的魅力反而显得更加透彻与不言而喻,透过镜头展现的情景与价值,那就是精神危机的年代,寻找依归和寄托的声音。

《神贫的人》内页

《神贫的人》内页

《神贫的人》内页

《神贫的人》内页

《神贫的人》内页

《神贫的人》内页

这部“中国乡村天主教”取名《神贫的人》,是杨延康2018年的第一部重要纪实摄影作品。该画册由英国独角兽(unicorn)出版,尺寸为305*305cm精装,印刷格外精良,是杨延康的成名之作,也是国内纪实摄影史上的一部重要典范之作。

“神贫的人”一词出自圣经“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很多人对这句话或许有些误解,认为“神贫”一词等同于贫穷,但这些中国乡村乡民的宗教活动,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贴近生活状态,也是一种纯朴的精神寄托。当读者翻阅后会感到,摄影艺术家杨延康的细腻捕捉如神来之笔,充满净化与升华心灵的力量,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乡民虔诚地祷告和吟诵。评论家刘树勇曾评价道,“《神贫的人》从客观意义上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大量准确有力的影像,向我们系统地展示出,天主教在今天的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独特存在、具体表现和广泛的影响。”

杨延康这位从初到深圳,从未碰过相机的面点师,到被《现代摄影》杂志社招入做了发行员,从此就走上了摄影之路,不断摸索、锤炼而后成为一名独立的自由摄影艺术家的故事在此不赘述,但他以自己独有的、持续地、深入方式,也证明着摄影的朴素情感。他通过摄影完成的不仅是摄影艺术,也完成了对个人人格与人生的追求。

这本画册值得珍藏,无限回味。

责任编辑:梁嫣佳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61171.html

澎湃新闻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