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明星情感 > 文章详情

邵氏风月电影(邵氏风月片里的东方风情)

日期:2021-07-16 12:27:51作者:邵峋看电影图片:未知人气:+

1982年,根据同名连载专栏改编的《三十年细说从头》上映,导演李翰祥在片中大胆戏说自己从影30载的秘闻趣事。

李翰祥说:「人生如戏,谁的戏都有掌声起落的时候,谁的戏都有落幕的时候。」

作为李翰祥在邵氏拍的「落幕」作品,电影重现了邵氏的黄金时代——虽然猎奇感远甚历史感。

80年代,伴随着李翰祥的辞别,邵氏时代也在走向谢幕。作为香港电影行业的黄埔军校,巅峰时期邵氏发掘的众多导演演员,后来也成了邵氏走向衰落的引子。

胡金铨出走台湾,邹文怀何冠昌成立嘉禾电影,培养出风光一时的李小龙、成龙、张曼玉、洪金宝、陈可辛等顶级巨星和名导,邵氏的光辉日渐暗淡。

70年代邵氏「风月片」的兴起,未尝不是邵氏开始由巅峰走向落寞的转折点。

但如今回看,大概也只有邵氏时代的禁片能称得上「艳情而不色情,风流而不下流」,配得上「风月」二字。

「风月」潮起

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一直要到1988年才得以确立。从那之后,才有了如今人们常识的,囊括色情血腥暴力在内所谓「三级片」的概念。

在那之前,作为港产香艳三级片前身,邵氏风月片其实已经兴盛了好十几年。

邵氏风月片潮流的起点,是1972年上映的风月喜剧《大军阀》。这场合作起始于70年代初李翰祥和邵氏两方的经济困局。

1963年,李翰祥出走台湾成立国联影业。正欲大展宏图,却遭遇金主爸爸陆运涛(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老板)坐飞机在台中丰原神冈失事。

失去靠山的李翰祥后来在票房上接连失利。1971年,创业失败的李翰祥再度返港,开始拍骗术题材小成本电影挣钱。

当时邵氏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吝啬分成,邹文怀何冠昌带着一群邵氏同僚出走,另起炉灶成立嘉禾。之后邵逸夫又走眼错失李小龙。

很快,在嘉禾王牌——李小龙功夫片的重创之下,邵氏开始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为拯救危机中的邵氏,邵逸夫主动请回了曾经的摇钱树,开创过一代黄梅调电影热潮的李翰祥。

而李翰祥试水的风月喜剧片《大军阀》,就是回归邵氏后的第一部作品。取材北洋政府时期诸多逸闻趣史,李翰祥打造了经典的军阀大帅庞大虎形象,也捧红了之后20年里香港最重要的喜剧演员——许冠文。

作为当年三大卖座华语电影之一,《大军阀》的成功,开启了邵氏和香港电影的风月片浪潮,也让邵氏坚定了风月片这条全新的生财之路。

邵氏风月时代

跟执着于电影艺术水准的名导胡金铨相比,同为「文化型」导演出身的李翰祥,却将文化内涵和市场需求的平衡点拿捏得恰到好处。

大约是经历过了创业的失败和市场的毒打,李翰祥后来对电影的商品性质毫不避讳:「电影本身是商品,不是画,不是曲。画和曲可以是非卖品,电影却一定要有市场,要大家来看,要在商业中求艺术,艺术中讲商业,最好双叫——叫好叫座。」

《大军阀》的成功,让邵氏开始打定主意开拍更纯粹的风月片捞钱。在艺术和市场,挣钱与成本之间,李翰祥和邵逸夫也达成了统一意见:「邵先生对我其实不错,我拍了几部风月片赚了钱,他就让我拍大成本《倾国倾城》。」

当年邵氏风月题材多取材于民间曲艺、历史宫廷、《金瓶梅》等传统中国古典文学题材。基于老辈艺术家天生在国学上的存留的底蕴,他们的作品里总会满溢出浓厚的传统风情。

在他的作品里,不管是阳春白雪的历史片如《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还是下里巴人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影坛》,甚至之后艳情吸睛的风月片《金瓶双艳》、《风月奇谭》,都带有浓郁的东方古典审美。

在邵氏的风月巅峰时代,为贴近东方古典风情的韵味,李翰祥将中国传统民俗、旧时风物、市井风韵和背后的伦理精神都灵活融入了电影作品之中。

譬如,在《金瓶双艳》里,整个布景道具人物服饰,都与小说原著的元明代背景契合。而《鬼叫春》中花家驿的水车茅屋,《风流韵事》中雕栏画栋的西门大宅,都洋溢着如同国画般的古典美。

李翰祥通过对场景细节的追求,烘托氛围塑造真实感,重现传统故事里的古典意境。又将故事中人物个性进行重塑,以更贴近七八十年代观众的伦理观念。

譬如,在《金瓶双艳》里,李翰祥就着意淡化了女性的负面形象,略去了原著中某些语言粗俗,强化了他们的悲剧命运和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也保留了作品本身的训诫意识。

邵氏的票房春药

邵氏风月片繁荣的70年代,也正是西方「性解放」意识兴起,香港电影开始从「注重社会教谕」向「追求感官刺激」的转型阶段。

在李小龙、洪金宝、成龙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功夫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七十年代,邵氏风月片的大行其道,拯救了当年风雨飘摇的邵氏电影。

李翰祥和邵氏这场合作延续12年,产出电影30多部,其中20多部都是风月片,包括经典的《风月奇谭》、《北地胭脂》、《风流韵事》、《金瓶双艳》等等。

除了李翰祥,当年楚原导演的《爱奴》、后期方令正的《唐朝豪放女》,陈安琪的《花姐时代》,都是邵氏风月题材的优质作品。

但随着邵逸夫开始退出电影管理,邵氏继任者越发缺乏长远眼光,注重短期利益。就如同《三十年细说从头》里拍的,同一个摄影棚同一条街,三部电影同时开拍互相撞车,一条街道恨不得拍20次,如何能不出烂片?

将「风月」和吸睛噱头当作票房春药,迟早就会如纵欲过度的西门庆一般掏空根本。

此后,80年代港产三级片开始完全抛弃文化内涵,追求猎奇吸睛和情色噱头。香艳三级片离「风月」二字越来越远,越来越注重单刀直入的感官刺激,也越来越金玉其外。

以至于作为「风月片」代表的李翰祥都不得不出来说:

「真正写性要骚在骨子里,大家脱光便不性感。性开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都有很多真人表演,大家见怪不怪。反而收得越紧,人就越好奇。所以拍风月片首重含蓄。」

但「风月」题材毕竟在传统伦理观中难登大雅之堂,拿「风月片」谈文化情感听起来也有些违和。何况在那个商业社会下灯红酒绿的香港,非要电影来肩负什么文化使命也是为难。

有情有性,精致唯美的邵氏风月片时代,毕竟是要落幕了。

- THE END -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66999.html

邵峋看电影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