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威尔史密斯儿子(好莱坞巨星威尔·史密斯)

日期:2021-09-08 11:35:01作者:世界华人周刊图片:未知人气:+

提起“史皇”威尔·史密斯,在好莱坞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从《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励志推销员到《我是传奇》中的智慧病毒学家,他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口碑爆表,一度单集片酬突破1亿美元。

▲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剧照,戏里戏外都是父子

然而,这样一位成功的演员背后,却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遭遇了不少的遗憾与质疑。

1.威尔·史密斯女儿:我和哥哥都遭到黑人社区排斥

最近,在由威尔·史密斯女儿、妻子和岳母同台主持的对话栏目Red Table Talk(《红桌会》)中,女儿薇洛谈及自己和哥哥在黑人社区的状态,有点尴尬:我们不被认可和接受。

按理说明星子女大都因着父母的光环更容易受到重视,为何史皇的孩子却遭到如此冷遇呢?这得从兄妹俩“前卫”的性别意识说起。

▲ 贾登、薇洛兄妹

威尔·史密斯的儿子贾登在8岁的时候便首次接触荧幕,与他爹合作了《当幸福来敲门》。那时的他天真可爱,演技自然,吸粉了不少观众。

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贾登在自由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画风渐渐变得“诡异”起来。

12岁那年,贾登便与童星出道的Madison Pettis确定了恋爱关系,之后几任女友都是圈内有颜有才的美妞。

当网友们还在吃瓜贾登与女星们的绯闻过于密集时,贾登冷不丁地宣布出柜,大胆示爱名不见经传的说唱男歌手Tyler。

尽管Tyler从未正面回应贾登的这份爱,贾登却念念不忘,穷追不舍,抓住一切机会示爱。

▲ Tyler今年拿了格莱美之后,贾登大肆炫耀自己“男友”获奖

此外,贾登的裙装也格外引人注目。

从18岁开始,他便迷上了穿裙子,一言不合便短裙出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全看心情”。

2016年,贾登成功跨界时尚圈,第一次接拍LV的广告。

当他穿着闪亮亮的小裙子与3位女模特一起凹造型的时候,大家才顿悟:他代言的是LV女装。

有段时间,贾登还尝试了满口金牙、粉色寸头等怪异的造型,被网友封为“毁容式”长大的星二代。

反观威尔史密斯的女儿薇洛,画风却与哥哥截然相反。

2012年的时候,薇洛剃了个光头,像个潇洒帅气的男孩。

她坦言:这是反抗的最佳方式,我觉得自己更自由了。

在与母亲、外婆共同主持的节目《红桌会》中,当时只有18岁的薇洛更是大胆挑明自己的性向:我爱男人,也爱女人,我很想尝试同时跟一男一女同时生活。

在关于性别和性向的诸多讨论中,薇洛不仅主张淡化性别的界限,还推崇多边恋,力挺“一夫多妻”制。

两兄妹张扬的个性和出格的性别认知,虽然在威尔·史密斯那里得到了祝福与支持,但大众并不买账,纷纷吐槽:男不男,女不女,太奇葩了。

据悉,贾登和薇洛都是在家庭学校接受的教育,没有经历过常规学校的集体生活。

忙于工作的史密斯夫妇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常常将孩子托付给他人代管。

优越的家庭条件和散漫的生活状态让两兄妹愈发“自我”,特立独行。

威尔·史密斯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后悔没有送儿子去学校。

不知道影帝史密斯的后悔里,是否也包含了对孩子们性别选择的焦虑。

2.无性别教育在好莱坞成风:只有这样才能做自己?

其实,在好莱坞,像贾登与薇洛这样淡化性别、大胆做自己的星二代并不在少数。

很多明星们奉行“无性别育儿”的理念,试图打破固有的性别角色限制,让孩子们充分自由地选择想成为的性别身份。

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的女儿夏伊洛,在很小的时候便酷爱男装,希望家人能称呼自己为“约翰”。

她的这一想法不仅没有遭到家人的反对,还得到了母亲朱莉的大力支持。

而今,14岁的夏伊洛已经出落成了帅气的“小伙子”,颇有皮特当年的风范。

在《速度与激情8》中饰演女反派的理查兹·塞隆,先后收养了2名南非婴儿,其中养子杰克逊在3岁的时候便告诉理查兹:“我不是男孩。”

理查兹为了尊重的儿子的选择,不仅同意他留长发、穿短裙和高跟鞋,还主动将他转学到中性学校,尽可能满足贾登做女孩的需求。

在NBA,湖人“魔术师”的儿子EJ也曾因为跨性别审美和穿搭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

从黑丝袜到透视装,这位身高近2米的小哥每一次亮相都“惊为天人”。

EJ从小便喜欢粉色衣服和漂亮包包,20岁时跟父母坦白自己是同性恋,甚至考虑过做变性手术。

面对这样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儿子,约翰逊很是包容:哪怕全世界都歧视我儿子,我依然爱他。

▲ 魔术师一家三口

星二代们在性别选择上的大胆奔放,与明星父母们的前卫与宽容分不开。

然而,当这股打着自由、平等的无性别育儿风潮被过度强调之后,一些操作就令人看不懂了。

歌后阿黛尔为了贯彻无性别育儿的理念,执意给尚且年幼的儿子留长发。

在得知儿子喜欢《冰雪奇缘》中的安娜公主之后,她又自作主张地让儿子穿安娜同款公主裙逛迪士尼。

在孩子尚未对性别产生明确认知的时期,若父母给予了错误的指导与暗示,孩子在性别选择上很可能出现重大的误判。

尽管无性别育儿的出发点是基于对孩子选择的尊重,但淡化性别就真的等同于性别平等和做自己吗?

这股风潮背后引发的教育争议从未停止过。

3.从加拿大无性别婴儿到瑞典无性别幼儿园:是多元价值还是性别干扰?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个体性别选择的包容度越来越大,脸书上的性别选项不再只有传统的“男”和“女”,而是多达56种类别,用户若还找不到合适的选择,甚至可以额外“自定义”编辑补充。

倡导性别平等的专家认为淡化性别的界线,能很好地消除社会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让个体获得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但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岂能完全割裂开来?刻意的淡化岂不是让孩童在性别认知上也产生了不小的干扰和阻碍?

2017年,加拿大诞生了第一位无性别的宝宝,其身份认证卡的性别一栏仅留下了个“U”字,表示“未确定”。

原来,孩子的母亲多蒂是一位双性人,她自己在性别认同上经历了很多的煎熬,担心孩子将来也会遭遇类似的痛苦,索性将性别一栏空着,等孩子长大后自己做决定:

“我养育 Searyl 的方式就是这样,我在等他们有自我感觉和掌握词汇意义之后,明确地告诉我自己是谁。

他们对我来说就是一个 baby,我会给他们所有的爱和支持让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跳脱男孩或女孩的身份桎梏。”

▲ 加拿大第一位无性别婴儿

然而在加拿大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58%的受访民众反对这一做法。

加拿大当地的专家也直言:性别不应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而是反映一种生物学事实,人类需要性别来彼此识别。

近年来,在不少主张平权的人士那里,模糊性别界限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消除性别歧视、追求个体自由的必然之选。

真的有如此奇效吗?

在瑞典,无性别的平权理念甚至推行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中。

一所名为“埃加利亚”的幼儿园力求在教学中减少性别差异,实现性别中立。

在这所幼儿园里,老师不会给孩子们讲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芭比娃娃和卡车模型混放在一起,各类活动都鼓励大家一起参加,不强调“男孩子该勇敢”“女孩子要爱干净”……

老师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孩子们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性别,减少偏见。

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孩子忽视男女生理上的区别,一旦普及性教育,又意味着“无性别”所做的努力会功亏一篑。

倘若在孩子的教育中刻意淡化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回避性教育,其带来的负面后果是远大于其积极作用的。

前美国体操队队医劳伦斯·纳塞尔曾利用职务之便,假借治疗之名,猥亵性侵数百名女运动员,其中最小的受害者仅有6岁。

在东窗事发之前,除了迫于威胁不敢站出来指控的运动员外,不少年纪尚小的女运动员,在遭遇队医黑手时,并未意识到对方行为的不妥。

性教育在任何阶段都至关重要,相比于模糊男女性别之间的界限,男女有别的通识教育似乎更加迫切被需要。

此前网上曾曝出一则新闻:来自单亲家庭的12岁女孩小文,因经常与妈妈当面换衣服、洗澡而误以为这样的行为和洗脸、刷牙一样,无需避讳。

结果在一次与同学的外出露营中,当着三个男孩的面换衣服,惨遭性侵。

如果大范围推行无性别教育,很多男女之间的界线要如何去淡化与模糊呢?男女有别,在解放天性、追求平权之前,是否要率先考虑一下个体的自我保护?

自然界在萌生人类的时候划分了男女,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在追求男女平等这条漫漫抗争路上,一定得凭借无性别理念来消除歧视吗?

谁又能肯定,淡化性别的自由浪潮之下没有裹藏着对性别认知的干扰?

如果贾登与薇洛只是无名小辈,他们的性别选择不过是个人私事,但当他们被冠以威尔·史密斯家族的光环时,其举止便不可小视,青少年们盲目跟风亦未可知。

正所谓,彼之蜜糖,吾之砒霜。星二代们所享有的成长方式并不一定适用于社会大众。

也许,在做真实的自己与性别认定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只不过有人打着淡化性别的幌子,为自己的放纵行方便罢了。

好的教育不仅要尊重个体的选择,更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男女平等,也许达成观念上的统一,远比在性别流动或性别认定上做文章来得实在,来得长久。

你认为这种对孩子进行“淡化性别”的教育如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作者 | 余叶子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99919.html

世界华人周刊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