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长恨歌是谁写的(长恨歌主白居易的情魔人生)

日期:2021-09-22 06:41:30作者:鉴书客图片:未知人气:+

2017年,奇幻电影《妖猫传》横空出世,将盛唐的恢弘风貌、帝王与嫔妃的旷世恋情、诗仙与诗魔的隔空对话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影片以诗魔白居易创作《长恨歌》为线索,重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真相。

繁荣鼎盛的大唐胸襟之广足以包容一切,唯独容不下一个女子和她的爱情。有感于此,白居易写下千古名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杨贵妃的爱情悲歌作结。

一曲《长恨歌》让白居易声名大噪,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长恨歌主”。白居易逝世后,唐宣宗李忱还特地写了悼亡诗《吊白居易》,诗里写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连小孩子都能吟诵《长恨歌》,足见白居易和《长恨歌》在唐朝的影响力有多大。

白居易流传下来的作品共计3800余首,作为他一生行吟诗的代表作,《长恨歌》在叙事、抒情、想象等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极尽能事,被后世奉为古代长篇歌行中的绝唱。

然而,对于《长恨歌》的主旨多年来却一直争议不断。围绕“爱情、讽喻、复合”三种不同观点展开的争论使《长恨歌》这首传奇之作更具神秘色彩。

01 《长恨歌》创作缘起

以李隆基和杨玉环为创作题材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比如诗仙李白,就曾为杨贵妃写过《清平调词》三首,均被奉为传世经典之作,其中尤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两句诗最为出名。

既有前辈珠玉在前,白居易又凭借什么创作出超越前作的《长恨歌》呢?

白居易的好友陈鸿在传奇小说《长恨歌传》里道出了个中缘由。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白居易当时担任盩厔(今作周至)县尉一职,好友陈鸿和王质夫都在当地居住,三人结伴同游仙游寺,无意中聊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感慨不已。王质夫当即提议,让多情才子白居易以此为题进行创作。这才有了文采斐然、惊艳世人的《长恨歌》。

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长恨歌传》

这段记载提及了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目的所在:“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这证明在创作之初,白居易是想通过李杨的故事抒发感慨,告诫后人,长得美艳的女子是阻塞皇帝视听、祸乱朝廷的根源,借此昭示未来。

但随着李杨故事情节的展开,白居易的创作心态却慢慢地发生了改变,他同情那个拥有美貌、却被世人指责祸国殃民的女人,同情那个为爱情付出了一切、却落得身死马嵬坡的女人。

杨贵妃对爱情的执着、李杨爱情的悲剧收尾,让白居易感同身受。因为,那种刻骨铭心却无法长相厮守的爱情,曾经那么真切地发生在他的身上。

世人皆以为《长恨歌》写的是李杨爱情,殊不知白居易是借李杨之爱,讲述自己抱憾一生的爱情,述说自己与恋人湘灵无法长相厮守的痛楚。

02 刻骨铭心符离恋

公元782年,奉天之难爆发,盛唐逐渐走上了下坡路。内有宦官当权,外有强敌环伺,刚刚步入朝廷的白季庚为保家人平安,狠心将一家妻儿老小迁往徐州符离(今安徽符离)。

父亲白季庚常年忙于公务,白居易的教养悉数落在母亲陈氏肩上。白居易自小就展露出惊人的文学才华:半岁识字、五岁吟诗、十岁便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望子成龙的陈氏终于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陈氏对待儿子的学业愈发严苛,整日紧盯儿子勤学苦读,写诗作文练书法,这使得白居易的童年过得并不快乐,终日郁郁寡欢。

即便来到符离,陈氏依然时时耳提面命,对儿子的学业没有丝毫松懈:“你是官家子弟,未来要考科举、中状元的,没事多读读书、练练字,不要和乡下的野孩子走太近。”

按照陈氏的规划,儿子的未来应该是像父辈一样,考中科举、步入仕途,娶名门望族的女子为妻,安稳平顺地度过一生。陈氏满心欢喜为白居易安排好了一辈子,却不知道一向听话的儿子早已另有打算。

那一年,白居易11岁,湘灵7岁。

在遇见湘灵之前,白居易的生命里只有读书、写文、练书法。他不知道书房之外的天地有多广阔,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就像被母亲禁锢在金丝笼的鸟,只有眼前的方寸之地。

但这一切,在与湘灵四面相对的那个夏天,陡然改变了。

邻家小姑娘湘灵长得活泼可爱,天真浪漫,丝毫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湘灵还懂音律,唱起歌来嗓音悦耳,令人沉醉。两人志趣相投,一个写诗谱曲,一个音律唱和,很快成为朝夕相伴、青梅竹马的玩伴,感情日益深厚。

枕低被暖身安稳,日照房门帐未开。还有少年春气味,时时暂到梦中来。——《春眠》

抱枕无言语,空房独悄然。谁知尽日卧,非病亦非眠。——《昼卧》

那时的白居易可能还不懂什么叫爱情,但他写下的诗句却泄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陈氏对儿子的改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寻常的乡野村妇哪里配得上她前途无量的儿子?

在符离住了十个多月后,白家再次举家搬迁。陈氏将白居易看得死死的,愣是不让他踏出家门半步,以至于白居易连湘灵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就被陈氏拉上了马车。

来到越中一带定居后,白居易又恢复了以往寡言少语的性情,连读书也没了兴致。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陈氏的心思活泛起来,不断催促儿子到长安开眼界、见世面。

拗不过母亲,白居易拿着诗稿到长安,敲开了大诗人顾况的家门。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让白居易声名鹊起。无数名流争相与之结识,许多达官显贵都想收他做乘龙快婿。

可白居易心里只有那个娇俏可爱的湘灵,再容不下旁人了。时间无情地磨去少年的棱角,却磨不掉少年心底的情愫。

一别八年,白居易重回符离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湘灵。情愫在少男少女的心头无尽蔓延,终于汇聚成汹涌的力量,白居易和湘灵在陈氏眼皮底下谈起了恋爱。

白居易毫不吝惜自己的才情,为湘灵写下一首又一首诗篇,最著名的便是这首《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爱情成为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喜欢的人一举一动落在诗人眼里,都成就了如画般美妙的句子。

03 长恨歌哭为湘灵

公元793年,白季庚调动到襄阳任职,见时局尚稳,便计划安排一家老小在襄阳团聚,书信一封寄到了符离。

看到白季庚的来信,自然有人欢喜有人愁。

喜的是陈氏,她以为只要带着儿子离开这里,儿子就能将心思放在考取功名上;愁的是白居易,他好不容易才与湘灵在一起,如今又要再次分别。

为了和恋人在一起,白居易勇敢了一次。他把湘灵带到母亲面前,恳请母亲同意带着湘灵一起走,然而却遭到了母亲无情的驳斥,甚至连告别的机会都不肯留。一夜之间,白家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潜别离》

望着远去的符离,白居易只得将一腔伤痛化作一首《潜别离》,遥寄心上人。

来到襄阳定居后,痛失所爱的白居易意志消沉,再没有了考取功名的远大志向。母亲陈氏恨铁不成钢,整日催逼他发奋读书,但白居易一句也没听进去。

公元794年,白季庚在襄阳过世,扶柩回乡的白居易途径符离,有意多停留了几日。然而,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女子消失了。

白居易寻遍了他们常去的每一处地方,走遍了符离的每一寸土地,却始终找不到那个巧笑倩兮的娉婷少女。

父亲骤然离世,母亲罹患心疾,看似风光的白家突现颓败之势。身为家中长子,白居易不能再为情爱颓废下去,他只能站出来,一肩扛起照顾全家老小的重担。

他开始整日废寝忘食地读书,开始为考取功名而努力,开始不在人前提起湘灵,只是在每个孤枕难眠的夜里,他都会对着明月,想念不知身在何方的恋人。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寒闺夜》

功夫不负苦心人,白居易29岁那年考上了进士,一跃成为名动长安的“常科进士史上最年轻录取者”。3年后,白居易谋得了校书郎一职,终于得以在长安立足。

他天真地以为,自己达到了母亲的要求,有了一官半职,就可以继续和湘灵在一起了。然而,母亲陈氏再一次无情地拒绝了他,“你如今贵为天子朝臣,偏要去娶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乡野村妇!凭什么?!”

心有不甘的白居易再次回到符离,或许还能再见到湘灵一面,或许她还在痴痴地等着他回来。小桥流水依旧,却已经物是人非。痴情的女子终究不堪忍受村子里的流言蜚语,跟父亲搬到别处去了。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冬至夜怀湘灵》

白日里,他是衣着光鲜、风度翩翩的校书郎,可夜里,却常常思念在符离度过的每一天。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白居易却早早地白了头。

公元806年,白居易辞去校书郎一职,来到地方当县尉,写下了被后世誉为“艺术全璧”的《长恨歌》。

原来天底下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所爱之人无法长相厮守。李隆基和杨玉环是这样,白居易和湘灵也逃不出造化弄人。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美好的祝愿里,藏着白居易一腔绝望的深情。

04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19岁那年,白居易早已打定主意,此生非湘灵不娶。

转眼已过半生,37岁的白居易终究还是拗不过母亲的以死相逼,被迫娶了同僚杨虞卿的妹妹杨氏。杨氏温柔贤惠,明艳动人,又是名门出身,于白居易的仕途多有帮助。

可她终究不是白居易的心上人。

他可以给她名分,给她婚姻,唯独给不了他的心。那颗心早就交给湘灵,如今的白居易不过一具空壳罢了。

新婚之夜,他给杨氏写了一首诗《赠内》,言词间读不出一丝情意。在晚年整理诗歌手稿的时候,他甚至将这首诗归在了讽喻诗里。

大家闺秀出身的杨氏,在他眼里连村妇都不如。在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篇中,对于杨氏,从来只有说教与训斥,没有半点缠绵的情意。

即便过去那么多年,白居易的心里依然爱着湘灵。不论去到哪里,他都妥帖地收藏着她送的铜镜、她亲手纳的鞋底,每每拿出来睹物思人。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感镜》

53岁那年,白居易再度回到符离。年少分别,不料再度相逢,已是经年。他添了皱纹,不再是年少轻狂的模样,她不复娇俏,却依然信守誓言,终生未嫁。

他们面对面站着,万语千言都化进流不干的泪水里。时间带得走青春,带得走风雨,带得走磨难,却带不走年少的喜欢。

白居易走后,湘灵舍身佛寺,不再理会红尘俗事。即便已过花甲的白居易回来找她,想要再续前缘,湘灵却不愿见他了,只肯托人带一封书信给他,让他不要再来找自己。

看到湘灵的书信,白居易肝胆俱裂,如果你早就忘记了我,为什么昨晚还要到我梦中相会?如果你对我早就无情,为什么如今始终不敢见我?

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梦旧》

他爱了一辈子的人,终究无法成为他的爱人,而他能做的,不过是用一辈子时间为她写尽天下情诗。

公元846年农历八月十四,75岁高龄的白居易带着对湘灵的无尽愧疚和眷恋,溘然长逝。既然你说人间不值得,那我们便天上人间再续前缘。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110818.html

鉴书客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