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情感网 > 情感生活 > 文章详情

尽人事听天命(都懂得尽人事而听天命)

日期:2021-05-07 09:27:29作者:琢磨君专栏图片:未知人气:+

文章作者:琢磨君

同治元年十月初十日,曾国藩在灯下阅读了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对“尽性知命”略有所领悟,于是把心得领悟写在日记中:

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知命也。

曾国藩认为,尽自己的努力获得所知,这就是性;将自己所不知者听其于天,这就是命。

《易·系辞》中有这么几句话:“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这八句,说的是尽性。

即:龙蛇之类,严冬酷寒的时候在土洞里冬眠,以保全它们的躯体。专精地研究精粹微妙的义理,到达神而化之的境界,则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可以学以致用了。利用易学所显示的道理,而安洽其身,则可以随遇而安,怡然自得,心广体胖,以崇高吾人的德业。这8句话所表达的内容,是让人们尽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做到。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这4句,说的是知命,因为它的所指属不可知者。

即:如超过以上易理所显示的事情,则虽圣人,也不会知道的。至于专研宇宙无穷的奥妙,了解万事万物变化的原理,而默然和而化之,这是圣人道德功夫的极崇高了。

曾国藩通过《易经》中所说的“尽性知命”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农民种田,勤劳者丰收,懒惰者歉收,这就是性。这是人所能知的,应当尽性,即努力依靠勤劳去获得丰收。但是,若遇到长久的干旱,则无论勤与懒,都会歉收,这就是命。

真正尽性知命的人,往往内心强大,尽人事而听天命,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就如圣贤荀子在《荣辱篇》中所写: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曾国藩就是悟透了“尽性知命”的道理,于是他说: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即:人在做天在看,努力和好运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关系,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好运气也是来自于不懈努力。

于是,做人做事,他遵循这样的原则:关爱别人,管理他人,以礼待人,都是以诚相待,这是应当所为的,属于尽性,这样做了也会有好的回报。

但是,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关爱别人,但别人不跟你亲近;帮助他人,但他人不接受;你以礼待人,但别人不以礼待你。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则就是属于命了。

于是,在咸丰九年12月11日的日记中,曾国藩写道:思考天下所有的事情,如果总是想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最终只会感觉失望。佛家所说的“因果报应”一说,不可完全相信。

因为曾国藩深知在自己“尽性”之外,还有不可控的因素——“天命”。

所以说,我们做人做事不可盲目“尽性”,还需要用智慧去“知命”。一个懂得“知命”的人,必然可以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就如曾国藩在日记中所写:圣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在人事上尽力而为,于命上又尽力去知。尽性还是属于平常的学问,至于知命,则进入高深的道理了。在尽性事上做到了十分,效果或有、或没有,圣人则于此处之淡然。至于尽性之事要尽百倍之力去做,而属于知命的事则处之淡然,这就接近于悟道了。

总而言之,曾国藩对于“尽性而知命”理解可以用七个字来总结——“尽人事而听天命”。其实,这也是他身处乱世,遇事宠辱不惊,练就强大内心的秘诀之一。

《中庸》第一章便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即:人的自然禀赋叫做“天性”,遵循本性就叫做“道”,修养品德,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的原则,影响和同化民众就叫作“教”。

可见,老天把自然秉性给予了人类,为人类所用,我们便称之为“人性”。从“天性”到“人性”,需要我们努力作为,与人性的劣根性作斗争,尽性到了极点,便可“天人合一”。

如中庸中所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尽性、努力的人,才能真正悟透天地之道。比如说,人性弱点中有傲慢、懒惰、贪婪、愤怒、虚伪、嫉妒等等,我们就努力克己修身,力求自身谦虚、勤奋、慷慨、耐心、真诚、宽容,这便是“尽性”!

当我们努力到感动他人、感动世界,甚至是感动自己的时候,便可谓是真正“尽性”了;至于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也就只能泰然处之,听天由命了。

就如曾国藩家书中所写: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所以说,真正内心强大的人,都懂得“尽人事而听天命”。当我们真正悟透了“性命”二字,也就可以领悟了人生真谛——成大事者,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朋友们,您是怎么看待“性命”二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互动!

关注“国学新导航”,用国学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导航!和琢磨君一起,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www.gzkyz.com.cn/article/27665.html

琢磨君专栏

倾诉你的情感,分享属于你们的故事
私聊 +关注

手机版 | XML地图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2020 www.gzkyz.com.cn 【可可情感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20010517号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q.com